约3430字。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切入点初探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实验中学 陈国庆
庖丁解牛,所解数千牛矣,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是因为他熟知牛的身体结构规律,每次下刀,选准切入口,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由此,我从中得到启发,在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课堂教学规律,每一节课都能选准选好教学切入点,也就可以事半功倍,得心应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些新理念,广东版高中《语文》教材体现出“三线两结合”的特点,即用“活动”、“文体”、“语体”三条线组编单元,用“活动”与“阅读”结合,“写作”与“口语”结合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的能力。因而,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再也不能完全套用过去“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应该体现新课标和新课程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设计上,不但要考虑“如何教”,而且更多地要考虑学生“如何学”。设计好教学切入点,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
所谓教学切入点,就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用怎样的话题和方式开展对话,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教材的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单元,乃至每一篇课文,为我们构筑了一个个对话的平台,对话的结果并不重要,对话的过程和方法才是我们所关注的。如果对话的话题(切入点)选得好、选得准,就能发挥出教学杠杆作用,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自主学习,去探究发现,使阅读的信息、阅读的心理、阅读的主体状态这三个因素互相作用,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恰如其分的引领下,始终处于阅读活动的主体控制状态,有所感悟,有所体味,促使阅读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对话的话题(切入点)选得不好,学生厌恶、甚至抗拒教师所提出的某种信息,没有出现积极的反应,对话过程就不可能很好地展开,阅读教学设计也就无法达到目的。
教学切入点与教学导入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学手段,在导引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状态,激发学生阅读的原动力,触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对文本兴趣的作用上,两者是相同的,即教学切入点有时也具有教学导入点的功能。但从实现教学的目标,解决阅读训练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的鉴赏力、领悟力,以及应用、整合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