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非选择题中现代文阅读考试情况分析及对策——广东高考语文研讨会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2/11 16:03: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000字。
广东高考语文研讨会资料
近年非选择题中现代文阅读考试情况分析及对策
主讲:华南师大文学院陈少华教授
2007年1月13日
近年(2004-2006年)广东高考试卷非选择题中现代文的阅读,一直是考文学类文本中的当代散文阅读,分别是吴冠中《说树》(2004)、肖铁《壶口的黄河》(2005)、冯骥才《夕阳透入书房》(2006),分值从2004年的18分提升为21分。在2007年的高考中,散文被列入选考的内容之一,下面结合上述几年对散文阅读鉴赏的要求以及考生答题的实际做一简要分析,以利2007年备考散文的选考。
一、考查对散文结构安排作用上的理解
这是一个厘清作品结构,进一步把握作品主题所要求的能力,在能力层级上为“分析综合”,从近年的情况看,对散文结构的理解并没有简单要求回答,却经常要通过借助回答别的问题如写作手法等问题来回答。如2005年考题:
16.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 ( 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昧”,凸显主题,总领全文。答出对比或层递,给1分;答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或“凸显主题,总领全文”,给2分。)我们的给分中也看得出来侧重点在于结构安排上的考虑,但是本题确实有相当难度,因为在题干中并未明确要求考生回答写作手法。不过为了说情这个问题,就要涉及艺术手法的问题。多数考生都能意识到“凸显主题,总领全文” 的作用,多数考生也能体会到要从手法的使用入手回答问题,但是敏感度不一样,有的考生能概括出对比或层递,有的则不能明确说出这两点,但传达出关于对比或层递的意思,一样可以得分。
问题与情况分析:其一是完全未涉及使用手法;其二是回答第二个给分点时不完整或浮泛。
    关于第一个问题主要是理解与回答上的准确与否。关于第二个问题,如果只是笼统讲如此安排的作用,例如,回答“可为下文内容铺垫。起到总起的作用”,或只是“突显主题”等,都是不完整的,只能给1分。浮泛就是什么都说了一样,其实什么都没说上。如。“先从整体到局部描写,先给读者一个大致的轮廓,再具体细致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活泼”。
再如2006年考题:
18.文章开头说:“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从全文看,这里所说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房中的一些常见和熟悉的事物在夕阳的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