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20字。
高考作文专题训练——审题立意
江苏省洪泽中学:贾海金
训练目标:1、了解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准确的审题立意能力训练重点: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立意思路与技巧训练难点:在实践训练中提高审题立意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
关于立意,《考试说明》从两个方面提了要求。其一是“思想健康”。无论是表达观点还是抒发情感,都要考虑是否合乎客观规律以及审美标准,是否具有积极意义。其二是“中心明确”。此外立意还要新颖、要深刻。新颖,就是要发别人之未发;深刻,就是要透彻地揭示材料的本质,由此及彼,透过现象抓本质。
第一课时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是写作范围。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
【方法指导】一、一般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1、分析通过关键词语理解话题的含义
“请把试卷认真读完”、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大自然的歌声”、 “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 请同学们分析这几个话题,找出其相同点:
这组话题的共同点在中心语前都有一些限制性成分,如“认真”、 “可以”、“自然的”、“打开的”,也就是状语和定语。这些限制性成分对中心语都起到很具体的限制。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可以”明确地告诉我们写这篇文章的前提是记忆能移植,绝对不能写“记忆怎么可能被移植呢?简直是胡说八道”这样的话来。
“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打开的书即意味着我们正在读的,那么我们从书中读到了什么呢?也就是我们从生活中学到了什么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中心语前有限制性词语的话题,限制性词语是话题的关键,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对理解话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将话题化大为小:
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宽泛,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要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拿2000年高考作文来说,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例如可以写“生活态度”,也可以写“辨明是非”、“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都可以写,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具体方法有:
①.扩展法
我们不妨在原来的话题基础上加以扩展,以增加内涵而达到缩小外延的目的。扩展的方法主要在添加些限制性成分,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以便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丢弃“诚信”之后》等,就是如此。
②.探究法
围绕话题,多提一些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写作的思路会越来越来明确,愈来愈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就形成了,能顺利地实现“化大为小”。
③.类比法
就是将话题同其他类别的事物相比较,用其他事物的特点与规律来体现本话题。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话题作文
二、材料话题式作文审题方法
由于话题作文的宽泛易出现散漫、胡编乱造的问题,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材料与话题相结合的命题形式,即材料话题式命题,如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处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种形式的话题,需要分析材料的内涵以确定话题的内容和范围,因而增强了限制性。
但这种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又不同,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材料作文是根据材料作文,也就是说,所写作文的主题、内容都必须与材料的主旨一致。1、分析材料与话题的关系
1、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如果你老是向前看,你的位置肯定在后面;如果你老是向下看,你的位置必然在上面。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让你产生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