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00字。介绍八种成语使用中常犯的错误,提出对策,分教师版和学生版。
成语使用“八注意”教案
授课教师:张艺林
授课时间:2007年3月13日
授课地点:高三17班
一、注意成语使用的语法作用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是高考中保留的考试项目。考查时,我们除了对成语意义及对成语所处的语境正确把握外,还要对成语所起的语法作用也要予以重视,否则,会犯语法错误。
Ⅰ。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
1、公园里有许多姹紫嫣红的杜鹃花,鲜艳极了。
姹紫嫣红,姹:美丽;嫣:美好,常指笑容。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单一的花。另外,此处也不能作定语修饰限制中心语“杜鹃花”。
2、他家院子里有几棵行将就木的松树,今天早晨,他把它们全部刨掉了。
行将就木,意为人之将死,而不能用来修饰“松树”。
3、今年冬天,山东有些地区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凇奇观。
难能可贵,指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好,值得表扬肯定,只能用于人。
其它的如“寸草不留的土地”、“不绝如缕的歌声”、“入木三分的启发”、“首当其冲的事情”、“责无旁代的责任”等等。
Ⅱ。注意后面不带宾语
1、有些领导干部漠不关心群众的疾苦。
2、同学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语文成绩。
3、有些人已司空见惯这些浪费现象了。
“漠不关心”、“妄自菲薄”、“司空见惯”,这三个成语后面均不能带宾语。另外如:“耳濡目染了这些事情”、“出奇制胜敌人的妙计”、“求全责备自己”、“视而不见这些事情”等词后也不带宾语。
Ⅲ。貌似恰当其实多余 成语使用的一种常见毛病
①旧中国政治腐败,官吏昏庸,兵连祸接,致使人民生灵涂炭。
②他想尽千方百计,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生产出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新产品。
③我们班众多的莘莘学子经过高中三年的刻苦学习,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其中有十多位同学考入了重点大学。
这三个句子粗读一遍,似乎比较通顺,没有什么语病。加点的成语也好象使用比较准确。可是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了。
三个成语的使用都有问题,而且属于同一类毛病。都和前面的一个词语语意重复。也就是说如果假定成语使用没有问题的话,每个句子里就都有了一个多余的词语,分别是“人民”、“想尽”、“众多的”。
查查《现代汉语词典》,三个成语的解释大体如下:
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
千方百计:形容想尽或用尽各种办法。
莘莘:形容众多。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成语本身的含义里就包括了三个例子中成语前的词语,句子赘余的毛病一目了然。可是在现实生活里人们却经常犯这样的毛病,
“众多的莘莘学子”“想尽千方百计“诸如此类的说法相信在现实生活里很多人都听说过,并且大家已经习惯于这样说,说了没有人会提出异议。看来为了语言的规范,已经很有必要提醒大家重视这个问题了。这样的成语当然不止上述几个,比如笔者最近还见过这样一个句子:
看到这个孩子可爱的表情和举动,大家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