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60字。本文分析2006年广东高考卷中现代文阅读凸现五大亮点。
2006年高考,广东卷现代文阅读
凸现五大亮点
广东清新县第一中学 邹天顺
2006年高考,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为它是以旧教材为命题内容,新高考出笼之前的最后一年,它一尘埃落定就迎来2007年高考的新曙光。正是因为它很特殊,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所以才值得我们去回味,研究,比较,借鉴。
我们发现,05与06两年高考的现代文阅读题具有三个相同点:
1、在全卷中所占的分值相同,都是21分。2、文体相同,都是散文。3、考查目的明确,都没有脱离高考考纲的要求,如都考查了考纲所规定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等三大内容。
稳中求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才保证了高考的生气与活力。与2005年高考广东卷的现代文相比较,2006年高考,广东卷现代文阅读凸现了三大亮点。
一、内容更具综合性。
在设题角度上,05年的题目基本上是按照考纲所规定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中的某个考查点来命制题目的。如,05年卷中的第18题“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和第20题“文章结尾强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两道题都是从理解文中句子含义方面考查,符合考纲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考查要求,能力级别为B级。但由于它们的位置不一样,其含义也不相同。
05年的第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从文章布局和结构来方面考查,符合考纲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考查要求,能力级别为C级。05年第19题“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从筛选整合方面来考查,符合考纲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考查要求,能力级别为C级。
05年第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写作技巧方面考查了文章所运用的某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这道题符合考纲鉴赏评价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考查要求,能力级别为E级。
而06年卷中在设题方面不像05年试题那样线条分明。同样是考查“理解”与“鉴赏”能力,05年分开设题,06年则是综合设题。如第16题“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考查了动词的用法和作用。是从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和鉴赏两个方面来进行考查的,这道题同时符合考纲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考查要求,能力级别有B级,也有E级。
二、题目更具灵活性。
05年卷中的试题在设题方面还保持其传统,缺乏灵活性。如05年卷中的第18题“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和第20题“文章结尾强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第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而06年卷的题目就显得灵活多了。如第17题(2)“‘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同意是从理解文中句子含义方面考查,符合考纲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考查要求,能力级别为B级,但提法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