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0字。
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内容例说
2007年全国高考18套试卷中的诗歌鉴赏试题,选用了24首诗歌,设计了37道题目。全面审视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可以看出,试题命制完全遵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纲规定的考点,在检测考生"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的"初步"二字上设题。本文按考查内容分类罗列试题,每类选择一则典型题例,简要说明拟题情况,并下载题目答案,分析解答思路。因为试题蕴涵的考点往往是互相联系互相包容的,所以这种分类并不十分严密主要是为了明确考查内容的重点所在。
1.意象选择
典型题例: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广东卷)
题目拟制:林景熙《溪亭》:"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试题要求选出诗中反映"燕子"意象,也属此类内容。
答案下载: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解题思路:区别时间意象和非时间意象;按照时间顺序摘出这些意象(应为名词) ,意象应全面,不考虑这些意象在时间上可能的重叠。
2.意象分析
典型题例: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辽宁卷)
题目拟制:王维《秋夜独坐》(节选)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周粥《夜深》:"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雾,半峰残月一溪冰。"试题要求分析两首诗"夜景"中的不同意象。全国卷E考查王维五律《新晴野望》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描写的图景,也属此类内容。
答案下载: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解题思路:依据诗人描绘的意象分析两诗景象的描写上说明夜在季节上的不同。(思维过程与答案表述有时相逆,下同。)
3.词语运用
典型题例: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全国卷I )
题目拟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下片"寒食后,酒醒却咨磋。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试题要求分析相关词语表现的作者心情。天津卷考查"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的作用,也属此类内容。
答案下载: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磋"不己,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解题思路: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准确含义;分析词语所在句子表达的具体情感;结合文本内容归纳这种情感的特点。
4.诗眼评析
典型题例: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全国卷)
题目拟制:第三联指王维《新睛野望》中"自水明回外,碧峰出山后"两句。题日要求分析诗眼,描述意境。 类似试题如广东卷的评析林景熙《溪亭》“独行穿落叶, 闲坐数流萤”的诗眼"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