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80字。分知识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备考策略。
备考与考点俱进,策略和水平相应
一、基础知识(一)分类
基础知识指选择题的前6题。我们分这些考点为“拉网型”和“理解型”。所谓“拉网型”是指需要尽可能全地梳理、归纳的考点,高考题目一般在此网中,这些考点有拼音、别字、实词、虚词、熟语。所谓“理解型”是指需要理解考查要点,熟练设题角度,掌握答题技巧的考点,这些考点有病句、标点、简明、连贯、得体等。
(二)拉网型考点
1.基础较差生。这一部分考生对该掌握的常见读音记不牢,该识别的别字识不准,该分清的近义词分不清。可采取以下几招:(1)排查法。利用资料上已归类、小结的音、字、词等知识清单,逐个排查,没有掌握的打“√”,或用卡片纸摘录下来,利用专门的、边角的时间“过几次堂…‘筛几遍筛”,几次一过就少了。(2)归类法。如拼音,高考热点是同(近)音字的考查(如2004年天津、重庆、广东),形近字的考查(如2004年湖北、吉林、浙江题),多音词的考查(如2004年甘肃、湖南题),甚至日常用语、熟语的读音(如2004年江苏题中“掮客”,湖南题中“冠心病”“唱主角”“角膜”“供销社”,重庆题中“痔瘘”),这一部分考生可以在排查法的基础上作归类小结,这样联想式记忆可以像滚雪球一样做大自己的复习基础。(3)巧记法。还比如拼音,我们引导这一部分考生用造句法识别多音词,如:“弄(1òng)就是‘胡同’的意思,难道你还没弄(nòng)明白吗?(李汉政)…‘他已成了上司的眼中钉,还任意臧否(pǐ)人物,怎会有否(pǐ)极泰来的运气呢?但他的勇气,我们又怎能否(fǒu)定呢?(戚继辉)”我们用歌诀法引导这一部分学生辨析近义词,如“行为恶劣用卑劣,品质低下用卑鄙”。我们引导这一部分考生用比较法辨析近义词,如一字之差意义迥异的成语,“夺胎换骨”和“脱胎换骨”。用结构分析法识别、记牢别字,“是非曲直”中“是”与“非”对举,“曲”与“直”对举,如误写为“是非曲折”,用此对举法应很快能识别。用同义替换法掌握非成语类的熟语,如“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吃着碗里,望着锅里(得陇望蜀)”。总之,这一部分考生,在方法上,我们强调“要死要活”,要下“死功夫”“硬功夫”,也要下“活功夫”巧功夫”;在习惯上.我们强调计划性与持久性,一个考点的巩固要有个人的小计划呼应老师复习的大计划,要用反复复习的手段保证复习的持久、不懈怠。
2.水平中等生。这一部分考生识记较牢,知识点漏洞较少。主要是引导他们在巧记法上下功夫,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复习。我们或发动他们对做过的题目进行规律小结,如熟语尤其是成语的误用,一个专项测试下来,我们要求这些学生小结出误用的类型:望文生义(如“文不加点”),对象误用(如“豆蔻年华”),轻重失度(如“班主任日理万机”).褒贬颠倒(如“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功能混乱,谦敬错位,逻辑脱节,词意重复,断章取义,形近混淆。引导他们浏览报刊,整理小结,如有学生就通过报刊整理出热点考点:常用俗语100例(高考不会考生僻的俗语),成语中的双(多)面词(如“粗枝大叶”“顾影自怜”等)。老师提供资料,最后以这些学生的名义整理印发全班,这一部分学生占绝大多数,每人领走一点,就有复习的集团化力量,复习的集体性效应,我们甚至请部分钻研较深的同学上台讲解某一训练点,几届实践下来,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