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30字。
《阿Q正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透过艺术形象领会思想内容,学习鲁迅清醒的识别能力和热切的爱国情怀。
二、分析阿Q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1.通过心理描写展示人物性格;
2.通过对比刻画人物性格;
3.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示性格。
三、理解本文讽刺手法的运用。
四、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时数 3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由《〈呐喊〉自序》过渡到《阿Q正传》。
2.教师简介《阿Q正传》有关材料:
二、指导预习。
1.教师:课文选的第七章“革命”和第八间“不准革命”,讲的是阿Q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遭遇。在他回未庄“投降”革命之前,阿Q因为向女佣吴妈求爱闯了大祸,全镇的人把他当作怪物,谁也不再请他做工,他在未庄断了谋生的路,只好游荡到城里去。在城里加入了小偷的队伍,一次偷东西出事了,于是他 连夜爬墙出城,逃回未庄。正当走投无路之时,辛亥革命波及到了未庄。
2.结合课文后“思考和练习”题一,提问:作者为什么从乌篷船写起,又在日期上花很多笔墨?未庄的人怎样的不安?。
三、研习新课。
1.教师与学生共同给第七章(1—48段)分段落:
第1部分:1—3段 乌篷船给未庄带来了大不安。
第2部分:4—27段 “阿Q的耳朵里……女人藏在箱底里。”阿Q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第3部分:28—34段 “阿Q飘飘然飞了一通……却又倒头睡去了。”阿Q的所谓革命。
第4部分:35—48段 静修庵的被“革命”。
2.讨论预习题,明确:
①从乌船篷写起,是形象化的开头;载来了辛亥革命的信息;透露了举人老爷转移财物,引起小镇的议论,消息得以传开。
②日 期的详细点明为了突出时代背景。
四、布置作业:
1.课文后“思考和练习”题二、三。
2.为黑板上的词语注音、查注解。
第二教时
一、检查作业。
1.词语
2.复习提问:消息传来时,未庄是怎样的气氛?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既反映了农民的无知,也反映了革命党人没有去启发农民的觉悟。)
二、研习新课。
1.讨论第七章。
提问:消息传来,哪些人变化最大?为什么?作者如何写他们的表现?用的是什么手法?
讨论。明确:阿Q和赵太爷他们变化最大。阿Q因长期受封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