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品味——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6/18 13:40:3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160字。
  语言的品味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
  上海市吴淞中学林叶
  一、语言的色彩:
  1、语体色彩:
  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的语体倾向、特征,反映了词与交际场合的关系。  
  分类:一般分为口语语体、书面语体两大类,前者一般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如:哥们、溜达、本事),后者则庄重典雅、讲究分寸,又可分为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事务语体等多种,如:“心弦、荡漾、袅娜”有文艺语体色彩;“公民、专制、复辟”有政论语体色彩;“锐角、化合、安培”有科技语体色彩;“兹、此致”具有事务语体色彩。
  不同语体色彩的词一般情况下被应用于相应的语体中,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甚至引人发笑。但这也并非绝对,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的表达需要偶尔也会跨语体用词,如庄词谐用、谐词庄用。
  2、形象色彩:
  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如:视觉——明月、残月、新月等;听觉——空好音、千里莺啼、潮打空城等;嗅觉或味觉——春江水暖、江上舟摇等。阅读时要体会形象的特征和暗示,并展开情景或处境的联想,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到那些不争气的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态美丽。鲁迅先生是用辛辣笔法讽刺那伙不男不女的纨绔子弟。
  3、感情色彩:
  1)定义: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按其感情色彩,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茅盾在《白杨礼赞》中通过“伟岸”等褒义词来歌颂傲然屹立在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赞扬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广大人民。
  辨别病句:谭嗣同是中国历史上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性。“始作俑者”意思是指“最先做坏事的人”,是一个贬义词。把他用在“为变法而流血的”谭嗣同身上当然不合理。
  词的褒贬色彩在反义词中表现最为明显,如:勇敢→怯懦、聪明→愚蠢、高尚→卑劣、美好→丑恶;但有些同(近)义词之间褒贬色彩也不同,如:鼓励→怂恿、赞扬→吹捧、揭发→告密、顽强→顽固。
  2)感情色彩的获得:
  来源于人们对词的使用,是词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获得的。也就是说某个词语是否具有感情色彩、具有什么样的感情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被经常性地用于什么样的语境中、和怎样的事物和现象相联系。如果人们经常用一个词去肯定、称赞某种对象,久而久之这个词便带上了褒义色彩;相反,一个经常被用于否定、批判某种对象的词便很可能带上贬义色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