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20字。
6 、祝福
(国标教材人教版必修3 第2 课、苏教版必修2 、山东人民版必修第四册第5 课)
[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强调指出“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一个农村下层妇女的形象,通过她的惨死,展示了旧中国农村以至整个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再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现实。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根据小说的艺术特点来欣赏文本,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从学生自己的兴趣出发,用发现的眼光去探索文本的艺术特质,在合作探究中的创造性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2)体会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对于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导语激趣
有人说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里死了丈夫,接着而她在春天里死了儿子,最后她又在春节的祝福声中死在寒冷的雪地里。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小说《祝福》,看一看鲁迅先生是怎样演绎了这个发生在春天里的人间惨剧。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速读课文,列出本文的情节提纲,并且思考作者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上采用了何种顺序,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先小组谈论,后全班交流
情节 内容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叙 开端 祥林嫂来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祝福》的结构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开头的“序幕”,交代了悲剧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接着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然后,对悲剧的主体部分,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