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00字。
7 、边城
(国标教材人教版必修5 第3 课、苏教版必修2 )
[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修养。”“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运用散文化的笔调为读者构筑的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小说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以景物、风俗描写为主,是一曲人性美的赞歌,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模式。教学本文,可采用诱导、探究、发现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不断唤醒学生生命主体中“人”的意识,进行多元互动对话,探究发现文本的意蕴,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土人情,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发现人性美。(2)、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延伸阅读。
[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导语激趣,诱发阅读期待
用多媒体播放韦唯的《爱的奉献》,渲染气氛。
在中国居住60年的新西兰作家艾黎说:“在中国有两个美丽小城,第一是湖南的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被称为最美丽的小城——湖南古镇凤凰,去欣赏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人民有着怎样美丽的生活画卷,一起体验湘西人民曾经有过怎样美丽的爱的故事。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好奇心是学生的精神需求,探索的对象就是兴趣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悬念可以唤起阅读主体的阅读兴趣,诱导学生去探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期待的情境。)
二、引导探究,体味人性美
活动一:整体感知——了解情节结构,明确人物关系
速读课文讨论:
1 、本文的情节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2 、小说描写了哪些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感情?
本文的情节结构的营构特点是采用插叙,主体部分(四)、(五)是作为插叙的内容增添进去的。作用:在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形成文章整体布局上的跌宕美。在内容上使“翠翠的心事”有了依托,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交代了翠翠爱情的产生、发展过程,也充实了人性美善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