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40字。
《雨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有关象征派诗人戴望舒的文学常识。
2、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3、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领悟诗歌感情。
【过程和方法】
1、 结合时代背景,初步探求诗歌意蕴。
2、 通过诵读,联想和想象,启发学生鉴赏诗中“丁香姑娘”和“雨巷”两个意象,联系背景,解读“丁香姑娘”和“雨巷”两个意象的象征意味。从而领悟诗歌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结合当时背景,对诗歌中“我”的思想情感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 读题设疑。今天我们学习象征派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雨巷》。
步骤1:读题目,看看诗题隐含着什么信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诗歌标题的常见作用,了解本诗的环境和画面背景,)
步骤2:读题目,看看诗题让你产生了什么联想?(设计意图:想象诗歌的意境美,初步感受南疆的独具特色的风韵。)
步骤3:读题目,看看诗题让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揣摩诗的内容,为过度到下一环节作准备。)
二、 听诗有感:雨巷,该是有怎样的一番情致?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听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听的时候,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诗歌内容,初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 读而有思: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雨巷。体验这首诗的整体情绪。全班齐读,读完后来思考几个问题。
引导思考1: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参考: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美,迷蒙。)
引导思考2:诗人为什么而“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众多的诗句中理出作品中的主要意象——丁香姑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参考:为一姑娘)
引导思考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让诗人如此彷徨忧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了解诗歌第2、3节内容,分析“丁香姑娘”的形象,及这一意象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