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200字。
湖南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最新期末月考试卷分类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整理人:lyphm001
株洲市2009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又见桃源
马卡丹
一片桃林,一条小溪,粉红的花瓣顺溪流浮沉,似乎还泛着几丝清香。溪的尽头是窄窄的洞口,洞的尽头是淡淡的人烟,鸡鸣、犬吠,三五间屋、十几亩田,一个农人蓑衣箬笠吆牛把犁,犁开丝丝春雨……
这样的意象屡屡出现在梦境,这样的梦境屡屡印证在现实。在湖南桃源,在重庆酉阳,在闽中的桃源洞……此刻,我又走在一个叫做桃源的风景点。尽管这儿从未留下过陶渊明的足迹,却并不妨碍导游宣称此地才是正宗的桃源:陶翁本就未曾涉足桃源,《桃花源记》说的只是渔人的故事,那个渔人误入的肯定是这里。你看这桃林、这小溪、这山洞、这洞天深处的别有洞天,与陶翁的描写几乎不差分毫。再说,这样的好山水,酷爱幻想的陶渊明,怎么不可能在梦里到此神游呢?
导游的振振有辞开初我只觉好玩,渐入佳境,方才觉得这歪理似乎不歪。“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仿佛就是走在《桃花源记》的字里行间,每一步都在印证着陶翁美文的一个字符、一个标点。陶翁或许真是在梦里到过此处的。哦不,他的梦里,怎么会有当今旅游开发的喧嚣呢?他笔下的那些怡然自乐的黄发垂髫,那些“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淳朴山民,又怎么会有目突突期盼孔方兄的眼神呢?不要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景点了,就是那些遐迩闻名的景区,那些竞相标榜如假包换绝对正宗的一个个“桃源”,哪一处瞄准的不是你的钱袋子呢?“桃源”的争夺也许是当今最为激烈的一类文化资源的争夺了。比如赤壁,比如伏羲故里、黄帝故里,都有若干地方互相争抢、各不退让,但参与争夺的毕竟还是少数,毕竟只是关联密切的地方才有争夺的资格。桃源则不同,她本来就是陶翁的想象、陶翁的梦,大江南北,与桃源景致相似的,谁不可以亮出“桃源”的招牌呢?陶翁足迹停留的地方固然当仁不让,就是陶渊明做梦也未曾梦到的所在,照样可以“传说”、可以有“民间故事”证明其“正宗”地位。不要说早已目迷五色、心陷物欲的现代人,即便起陶翁于地下,怕也是难以辨识真伪的。
平心而论,这些林林总总难以计数的“桃源”,与陶翁笔下的实在是极为相似,一样的林,一样的水,一样的别有洞天。无林的栽上了林,缺水的引来了水,不是洞天深处别有天的,可以开一段曲里拐弯的洞、布一出豁然开朗的景,现代的仿真术,还有什么不能造出来呢?但造得了“形”,“神”却是造不出来的,深层的内涵是造不出来的。走在一个个“桃源”,我的心情总先是欣喜然后再深深地失望:所有的桃源都极似桃源又极不似桃源,所有的桃源都极具其“形”却不具其“神”,那怀揣薪水、套上蓑衣箬笠吆牛下田来回表演的“农夫”,那领着津贴、身着古装面对游客频频作秀的“黄发垂髫”,哪有一丝桃花源中人的味道呢?孜孜矻矻在细部打磨务求其似的现代人,为什么不去追求陶翁的意境,追求桃源的深层内涵呢?
桃源的景致其实很普通,不过就是桃林、小溪、山洞、农田,不过就是些安居乐业、淳朴无争的男女老少,为什么却让那么多的现代人魂牵梦萦呢?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在世俗的风尘中摸爬滚打日趋麻木的心,多么需要安顿、需要小憩。无怪乎会有那么多的“桃源”,无怪乎还有那么多的“桃源”在源源不断地新发现、新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桃源都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这些人造“桃源”,真能抚慰现代人受伤的心灵么?
人世间或许不会有桃源,所有寻觅桃源的人,都注定像那个武陵渔人,再也不得桃源之门而入。渔人是这样,陶渊明也是这样,真正的桃源是永远找不到的。正因为找不到,才会有《桃花源记》那样的神来之笔;正因为找不到,桃源才会有永恒的魅力。对于每个寻觅桃源的人来说,桃源只在心中,只在梦里。何必苦苦追寻呢?当静夜来临的时节,当晨曦初吐的时候,请安顿好你的心,静静咀嚼桃源的滋味。
转过身,离开仿真的茅舍、土屋、田畴,离开作秀的“农夫”、“黄发”、“垂髫”,重新走入弯弯曲曲的山洞、走向回程。暗黑的洞壁拽着我的目光终于脱离了赝品,一片暗色中心头只觉一派澄明。仿佛“捧心西子”,我庄重地捧紧我的心,那里,珍藏着我的桃源。
(略有删改)
17.理解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样的意象屡屡出现在梦境,这样的梦境屡屡印证在现实。(2分)
(2)桃源只在心中,只在梦里。( 2 分)
18.纵观全文,现实中林林总总的“桃源”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概述。( 4 分)
19.文章最后一段“仿佛‘捧心西子’,我庄重地捧紧我的心,那里,珍藏着我的桃源”,根据上文,理解“我的桃源”的含义,并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20.文章以“又见桃源”为题有何好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17.(1)答:人们内心向往着自由自在的桃源美景,并在自然与现实中寻找、仿造桃源美景。(2分)
(2)答: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心灵为功利所困,人造“桃源”不能真正抚慰现代人这一精神创伤,真正的桃源是人们心中宁静的精神家园。(2分)
18.答:这些地方的桃源都是精心仿选出来的(1分);只具其“形”,不具其“神”,缺少陶翁的意境和桃源的深层内涵(2分);都声称“正宗”,都是为了求利(1分)。
19.答:宁静自由的精神境界。(2分)作者表达了对现代人的精神迷失的痛心之情和摈弃功利、固守自己精神家园的执着之心。(2分)
20.答:结构上,本文以“桃源”为线索,把陶翁的桃源、人造桃源、心中的桃源贯串起来(2分);内容上,“桃源”象征了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2分)“又”字提示不同“桃源”的对比,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1分)
岳阳市一中2009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崩霆琴(节选)
李元洛
①梧桐叶落的深秋时节,我在谭嗣同的浏阳。虽然迟到了许多岁月,但我终于前来这里补上了中国近代史最悲壮的一课,追寻那至今仍回荡于天地之间的崩霆琴的绝响。
②浏阳位于湖南省东部。“绝顶终朝到,群峰一望收”,连云、大围、九岭三大群山磅礴县境,也绵亘在历代不少诗人的辞章中;小溪河与大溪河在双江口约会而为浏阳河,“自惊衰谢力,不道栋梁材”,它流淌在暮年杜甫壮心不已的《双枫浦》一诗里。无论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浏阳都应当是地灵人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在黑暗与光明争斗的地平线上,浏阳的千山万岭向中国近代史推荐了谭嗣同——资产阶级激进的启蒙思想家、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不屈的爱国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