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最新模拟试卷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 资源简介:
- 约17500字 江苏省各地区和部分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最新模拟试卷汇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整理人:lyphm001
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考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期末考试)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新红学的奠基人——俞平伯
俞平伯是“五四”以来集“作家”与“学者”于一身的著名人物之一。作为一位作家,他的诗歌与散文卓有成就;作为一位学者,他博学宏通,著作等身。
俞平伯的古典文学研究活动,和他的创作活动一样,都是在当时时代潮流影响下开始的。他自1921年开始研究《红楼梦》,这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些领导人物为了提倡白话文学,为了反对传统的文学偏见,把小说、戏曲提到文学正宗地位并加以推荐和颂扬有关。
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上的成果很多,举凡考证、校订和批评,都有涉及,他的论著使他无愧于蜚声中外的“红学”家。从《红楼梦》研究的历史来看,他在20年代刊布的《红楼梦辨》尤是十分重要的著作。
“五四”以来的学人大抵把胡适、俞平伯视为新红学的代表人物。由于新红学的特点是考证,因而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的考证。当然也涉及《红楼梦》思容的评论,但那不是主要的。如果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主要集中在作者(包括作者的身世、家世等)的考证问题上,那么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则是主要集中在文本本身的考证上。即使胡适那篇文章也涉及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非一人所作问题,但与俞平伯的论说角度不同,当时刘大杰在致俞平伯的信中就认为:“胡适之先生是从外面书上的考证,先生是从内容的研究,证明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绝不是一个人做的。”俞平伯在《红楼梦辨》中举出大量内证并结合外证,考定后四十回确非曹雪芹原作,从而构成信说。《红楼梦辨》成为《红楼梦》版本学的开端著作之一。书中还举出前八十回的内证来考索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的内容,同时根据戚蓼生序本中的批语考索另一个续本的内容,后来随着脂砚斋重评本的发现,证明俞平伯所考非是另一个续本而雪芹原本的内容,因此实际上也就是钩沉工作。1954年俞平伯在受到政治上的不公正待遇后,继续坚持《红楼梦》的研究,完成了红楼梦》流传史上第一部参汇几种早期脂评本的校本——《〈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他还对《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成就,作了很多有独到见解的论说。
作为新红学的奠基人之一的俞平伯,与胡适有一个重大不同,那就是他不像胡适那样,把文学研究中的考证方法绝对化。胡适在考证曹雪芹的身世和家世后,得出了一个“自叙传”说。俞平伯在《红楼梦辨》中也曾有过“自叙传”的说法,但在《红楼梦辨》出版后的第3年,即1925年,俞平伯发表《〈红楼梦辨〉的修正》一文,修正了“自叙传”说。为此,他还希望胡适不要完全依赖“呆的方法和证据”,要用文学批评的眼光来看《红楼梦》,也只有这样,才能净扫“索隐派”里所表现的俞平伯对文学本体论批评观念的坚持,同他在诗词研究中坚持文学本体论是一致的。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俞平伯的古典文学研究活动,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些领导人物提倡白话文学,反统的文学偏见有关。
B.新红学的特点是考证,因而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红楼梦》作者和版本,当然也涉及《红楼梦》思想内容的评论,但那不是主要的。
C.俞平伯和胡适通过对《红楼梦》内容的考证,都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非一人所作。
D.俞平伯根据戚蓼生序本中的批语,考索另一个续本的内容。实际就是曹雪芹原本的内容。
16.请分条概括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上的重要贡献。(6分)
17.请概括分析俞平伯和胡适对《红楼梦》的考证有哪些方面的不同。(6分)
选做题:乙、实用类文本(15分)
15.(3分) C(胡适是从作者的身世、家世上考证的)
16.(6分)
①俞平伯写了《红楼梦辨》,并考定后四十回确非曹雪芹原作,从而构成信说。
②俞平伯完成了第一部参汇几种早期脂评本的校本——《〈红楼梦〉八十回校本》。
③俞平伯还对《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成就,作了很多有独到见解的论说。
④俞平伯发表《红楼梦辨的修正》一文,修正了“自叙传”说。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3点即得6分。
17.(6分)
①考证的角度不同:胡适主要集中在作者(包括作者的身世、家世等)的考证上,俞平伯则是主要集中在文本本身的考证上。
②考证的方法不同:胡适运用索隐的方法考证,俞平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考证。
③考证的结果不同:胡适在考证曹雪芹的身世和家世后,得出了(红楼梦》是“自叙传”说,俞平伯修正了“自叙传”说。
评分建议:每方面2分,意思答对即可。
江苏省泰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二学期期初联考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访北大教授钱理群
钱理群,北京大学资深教授,生于1939年,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被视为北大的神话和传奇。
记:印象中古人立传必歌功颂德,您怎么看自己写的这本《我的精神自传》?
钱:《我的精神自传》没有歌功颂德,应该只是一本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我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东西。
记:您觉得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出现的哪些新问题值得反思?
钱:知识分子在90年代后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首先是生活本身的变化,知识分子自身越来越贵族化,越来越脱离中国的土地,特别是两极分化之后知识分子越来越关注自己,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一种自恋、自怜、自娱之中,而忽略了身外的广大的世界。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知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