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字。
“我爱文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案例
太原五中 席琴
走进初一,每一个孩子的眼前豁然开朗,他们津津有味地阅读着一篇篇精美的散文,有声有色地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稚气十足地朗诵着古今中外的优美诗文,甚至有的孩子问起戏剧怎么写,原来他们对文学的热爱是这样深沉,这样执着,每节课上的一点时间总觉得意犹未尽,为了激发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热爱文学的队伍中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能有机会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初一语文组决定组织学生搞一次“我爱文学”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遨游文学殿堂,感受文学的无穷魅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活动时间:一个学期
活动过程:
第一,前期准备
初一寒假前,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了“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阅读活动”,这个活动是“我爱文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小组成员各自选择作品(数量不限,越多越好),要求边读边做读书笔记,要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中获得的感受、以及自己的困惑、联想、质疑等都写在读书笔记里;
第二阶段,开学的第一个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可以互读作品,互看读书笔记,交流、讨论。第二个月,把这个活动推向全班,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交换作品,交换对作品的理解,讨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这期间我们以班为单位组织了几次读书会,我们共同探讨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作品中的学生眼中的“坏人”,比如《童年》中的外祖父,《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学生认为他们太坏了,应该离开他们,到另一个地方生活,初一的学生爱憎分明,逻辑思维还在发展中,考虑问题比较极端、片面,这样的认识正符合他们的年龄阶段,但老师也要引导,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离开他们,“我”和外祖母、祥子到哪里就能过上幸福生活?很多答案都被否定了,有同学说到我们这里,老师继续引导,他们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这里,我们这里和他们那里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学生的思维会逐渐从人情冷暖到社会制度,从而理解“坏人”是腐朽制度的产物,“好人”的厄运也是由腐朽制度造成的,理解作品主题的深刻。课下要求学生继续写读书笔记。
第三阶段,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以后,学生脑海中就有了特别喜爱的人物、精彩的故事情节、特别美好的景物、精巧的构思、深刻的内涵等许多印象深刻的东西,我们组织了一次小演讲,主标题自己定,副标题是“我最喜爱的文学 (人物、故事、构思、景物、深意等)”。因为学生有共同阅读,所以这样的演讲是表现自己,更是互相交流。同时老师要记笔记,对学生发言中的片面问题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和学生再做交流探讨,对一些有创意的见解给予肯定,对还不够深入的见解进行启发,比如很多学生都喜欢《哈里•波特》,喜欢那种气氛、人物的勇气、胆略,刻意地去模仿,老师提出问题:“哈里•波特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是对作品主题意义的思考。
第二,活动选题
“我爱文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以活动的形式表现出对文学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