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材古诗文古今字、通假字论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7/2 22:28:0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210字。高中语文新教材古诗文古今字、通假字论析
  ——兼于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材编写组商榷
  陈千里
  (白沙中学,广东汕尾 516622)
  由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材编写组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于2004年秋季在广东地区推广使用。这套教材古诗文比重适中,选文精当,不仅注重对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更注重对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1]但其中古诗文注释中对通假字、古今字的处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编者的意图看,他们还是有意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用字现象,在形式上则表现为用“通”表示通假字的本字和借字的关系,用 “同”表示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的关系。但在具体操作上对一些字的处理有些混乱。本文就这种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略作分析。
  古今字既是一种文字现象,也是一种词汇现象,它是随着汉语词汇的历史发展而产生的。上古时期汉字数量较少,有些词在词义分化之后没有另造新字,而仍然用原来的字来记录,这样就形成了一字兼表数义的情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际的需要,为了减少文字兼职过多而带来的词义表达的混乱,便另造新字来记录多义词的一个义项,以求区别,这样就出现了古今不同的两个字形来记录同一个词的情况,即古今字。原字为古字,后造的为今字。比如,“知”与“智”,“知”的本义为知道、了解,由于词义引申产生智慧义,为区别这两个意义,后来另造“智”表示智慧,这样“知”和“智”就形成一对古今字。又如“反”与“返”、“然”与“燃”、“责”与“债”、“解”与 “懈”、“昏”与“婚”等。除了以上由于词义的引申而形成的古今字外,古今字的产生还有另一条途径,即文字的假借。语言中出现了一个新词,没有相应的字来记录,于是借用一个现有的同音字来记录这个词。被借用的字的本义与假借义同时共用一个字形,,后来为了更好地区分二者,就需要另造新字。有的是为本义造新字,如“莫”义是“日落时分”,假借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后来另造了 “暮”字来记录本义;有的是为假借义造新字,如“辟”的本义是法,后来借为逃避义,于是另造“避”字来记录这一借义,则“辟”和“避”成为古今字。
  通假则是一种文字现象,它是在同一历史层面发生的。一个词本来有专门记录它而造的字,但是在书写时不使用它,却借用了一个与它音同或音近而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的字来代替它,这就形成了通假。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如“归”,本义是女子出嫁,假借为 “馈”。《论语•阳货》:“归孔子豚。”即是赠送给孔子豚的意思。
  由此可见,古今字是不同历史时期纵向用字的现象,它与词义的发展演变有关;而通假字则是一种共时的横向的用字现象,与词义的发展演变没有关联。它们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虽然在个别字上有交叉,但区分两者并不十分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