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中语言鉴赏题解题思维例谈
- 资源简介:
- 约3150字。现代文阅读•语言鉴赏题解题思维例谈
(湖北省巴东一中 胡其林 444300)
语言是文章的血肉。语言表达准确、规范,是对语言质上的要求;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有文采,是对语言效果上的要求:这二者决定了文章的审美特性。无论是诗歌鉴赏还是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都明确提出了“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分析文学语言对于表达文章主题,塑造形象的作用和好处;分析语言表达运用的得失;分析语言运用的特点及语言风格等等。从命题形式上看,或单独考查语言赏析,或以理解关键词语、重点句子为主,或综合考查等,且分值都比较高,一般为4~6分。
现代文阅读中语言鉴赏评价是一种综合性强、能力层级高的鉴赏活动。在历年高考中,考生在这一命题点上失分严重,主要原因是:考生往往只凭语感,或者抓住修辞方法作浅层次的分析,结果要点不全,分析不具体,表达不规范而失分。为此,笔者就近两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有关语言鉴赏的题型来谈谈其解答思维。
一、关于语言风格的鉴赏
文章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总的特色,主要指的是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又主要由作者的写作个性、选择的题材类型决定的。不同的体裁也有着不同的风格:记叙文、散文主要有平实、华丽、清新、自然、明快、含蓄、淡雅等风格,议论文(杂文、随笔)主要有幽默诙谐、辛辣、冷峻、嬉笑怒骂、愤激等风格。
从近两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来看,选文大都以散文为主,题材贴近日常生活,学生容易读懂,也容易感受其语言特点。如2005年高考福建卷《日历》,2006年北京卷《给“书虫”当夫人》,2006、2007年高考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日月行色》都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这些文章在整体语言风格上显得或清新自然或平实无华或委婉含蓄,为学生阅读理解减轻了负担,学生很容易感悟其风格。
鉴赏示例
请从取材和语言两个方面,对本文作简要赏析。(2005年福建卷《日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散文语言鉴赏的能力。要完成“赏析”“简析”,一般分两步:一是定位,即围绕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方向和观点;二是围绕观点来展开具体分析。本题的题干要求从“取材”和“语言”两个方面赏析,第一问定位于文章的取材:取什么材,这样取材有什么特点和好处;第二问定位于文章语言风格,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的。
参考答案:①取材: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使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了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②语言:第一作者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情感,读后令人感到亲切自然;第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二、关于修辞方法的赏析
高考对修辞知识的考查过多地放在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板块中,因此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如2006年江西卷《秋天里的黄金树》(第17小题)、2007年安徽卷《乡村的风》(第17小题)、2007年湖南卷写文章鉴赏短文(第六大题的21小题就设置了一个修辞鉴赏的角度,分值高达14分)。
赏析文章的修辞手法,一般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辨析文章或语言片断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二是从原文举1-2例加以具体分析,三是分析所用修辞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学生在辨析修辞手法时,往往不明修辞手法的用法,张冠李戴;分析时没有原文意识,解说空洞;鉴赏专用语言不规范、表述条理不清等等。
鉴赏示例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2006年江西卷《秋天里的黄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