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如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
- 资源简介:
- 约13020字。例谈如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秦葆
探究性试题是在考生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围绕文本的核心内容或主要表达特色拟定的探究文本意蕴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一般在文本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或形成答案所需要的直接材料,而要求考生依据对文本有深度的解读做出分析判断,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等。题面可以标示“探究”二字,也可以不明确标出。
《考试大纲》对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法的规定的: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例1】 :2009年福建卷乙14题:
文章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寞?”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 (《寂静钱钟书》)
本题要求探究大师的产生与时代环境的关系,属于对问题的探究。
原文最后的议论性文字: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静寂”之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参考答案】(探究要点):
①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②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③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