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830字。
高考语文专题——语言得体
一、理解概念和考向
1得体 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察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运用语言时,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和不同的语体特征,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分清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目的等要素,使语言发挥最佳效果。
2高考命题趋向:得体的考查大都侧重在人与人的称呼上、语境场合上、情感色彩上,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活化与时代化的色彩,如编写手机短信、写请柬、设计广告词等。
近几年得体题型以修改语段(2002年)、仿写(2003年)、请柬形式(2005)出现,综合考查了得体知识、联想想象思维能力,语言材料也选自现实生活,反映当今社会用语的新动向(更多体现人文关怀)。
二、语言运用得体的基本要求:
第一、注意各种情境条件
• 1.交际对象
• 2.交际场合
• 3.交际目的
1、用语要看对象。
说话写文章首先要看对象,即考虑谁是听话者、阅文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爱好等。同一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还要注意尊称、谦称和习惯文明用语。
例1: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举办生日宴会,宾朋满座,酒酣兴浓。有人提议点歌来助兴,某君高歌一曲电影《铁道游击队》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例2:①经学校行政会议的钧裁,决定给王辉同学以记过处分。
钧裁是请上级或尊长裁定的意思,很显然只适用于晚辈或下级,因此,应该改为研究或讨论;
钧:敬辞,用于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对尊长或上级用)。 ~座 ~鉴 ~启
②李老师在给一个学生的回信中写道:此事尚请明鉴。
明鉴是明察之意,用于下级对上级的请求,称颂人见识高明。这两个例子虽都用敬词表敬,但未注意相互关系。
例3: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势,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
厨师说:“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
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
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得去,线过得去才行。
船夫最后说:“咱们到那儿要看风使舵,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
2、用语要注意场合。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说的就是用语要注意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内,应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地说,在庄重的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用典范的书面语,而不能用拉家常的口吻和语气;在日常生活中,用语要自然、亲切、灵活,尽量用口语。
用语注意场合还应包括标语的位置和广告的时机,都应恰当。
例1:李老师夫妇赴日讲学,在日本好友家做客,日本太太对李夫人说:“李太太举止文雅,像日本人,不像中国人。”李夫人应如何回答:“ A ”
日本太太显然知道自己的谈吐不妥,歉意地一笑,却又不感到尴尬。
A、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文明同源,中国文明哺育了日本。
B、太太很文雅,您的先生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