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边的树》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河大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2 19:46: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90个字。

  《悬崖边的树》教案
  河北省宜安镇中学七年级语文教研组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词语,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将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把握诗歌的主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导语设计:
  《合欢树》的作者史铁生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强者,类似的人很多,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生活的故事》作者海伦凯勒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沉淀了他们对于艰难生活的理解和解读。河蚌磨砺成珠,是要经历一番苦难的。今天我们来感受经历风暴摧残的一棵树(板书——悬崖边的树)。
  二、 走近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强调字音
  悬崖(yá)    孤独寂(jì)寞倔(jǘe)强(jiàng)
  2. 学生自读:讨论:初读此诗时头脑中定格怎样一幅画面?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教师明确:读完《悬崖边的树》,我们的脑海中会定格着一幅画:空旷的草原的尽头,一棵树独处悬崖边。似将跌近深谷,又像展翅飞翔!没有任何刻意的渲染,然而这道奇特的风景异常清晰。
  3.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曾卓,湖南黄陂人,当代诗人。
  这首诗创作于1970年,当时中国正是文革时期,社会极端动乱,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但他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而这首诗就是诗人面对厄运时内心的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结合作者及其经历再读:尝试划分诗歌节拍,感受诗歌感情基调。(孤独、寂寞、倔强、乐观)
  4.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拍,重音。
  5. 男生、女生分开读,教师点评。
  三、 走进课文,重点研习
  1. 指名学生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教师明确:狂风无数次掠过,地表的土被不断地吹落到深谷里;悬崖壁立,裸露的山石如刀削斧劈。树就在这样的地方生存,该是多么艰难!险恶的环境中不屈的形象,以其独有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