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导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3090字。
《窦娥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2.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3.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学习重点
1.把握窦娥性格特点和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2.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学习难点
1.通过剧本了解当时的元代社会状况,把握通过人物的刻画和喜剧的冲突所表现的主题。
2.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1.查阅资料收集有关戏曲知识。
2.熟读重点曲词,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
3.交流合作,质疑探究。
学习过程
一. 掌握基础知识
1. 就元杂剧的产生、特点、结构、音乐、角色及其舞台演出组成做简要的摘记。(见《示范课堂》第二页)
产生:
特点:
结构:
角色:
舞台演出组成:
2. 填写字音并释义或口头解释
抄写自己在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词和难写的字词:
抄写剧本中的一些口语的含义(熟读课文注释)
3.收集关于戏剧的对联:
愿听者听,愿看者看,听看自取方便; 说好则好,说歹则歹,好歹只演三天
千万场秋月春风,弹指间蝴蝶梦里,牡丹亭中,琵琶弦下。
三百付金尊檀板,关情处桃花扇府,西厢院内,燕子灯下。
补上你收集的对联:
三五步走遍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
兵家传耕读,乘闲时扮作生旦净丑; 戏作君相,结局后仍是士农工商
4.“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①.“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②.“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③.“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整体感知 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