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23
- 资源简介:
约3330字。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文中运用拟人、比喻、象征等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重点)
把握文章感情线索,透过文章对绿的描写,理解文章的深刻主旨。(重点、难点)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文章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培养学生在合作和交流当中,进行品味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本文的深刻内涵,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中运用拟人、比喻、象征等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把握文章感情线索,透过文章对绿的描写,理解文章的深刻主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用评论,导入新课
巴金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
(板书 题目 作者)
二、走进作者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下面就请大家把你们的预习成果展示出来,介绍一下我们并不熟悉的作者陆蠡。(学生自由发言)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其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他也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临死时,他依然是保持着他那崇高的灵魂,我们看一段他与日敌的对话——
课件展示: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伪政府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折磨而死。
可以说,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
PPT:
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
——李健吾
三、品读文本
刚才我们已与作者相识,走进作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课文。
文章的第一段非常的简单,一句话,同学们读一读……
……
这句话作者交代了什么呢?(时间)
事件发生的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