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变,亮点频现——2010年湖南高考语文卷综合评析及2011年备考策略
- 资源简介:
约3530字。
稳中求变 亮点频现
——2010年湖南高考语文卷综合评析及2011年备考策略
唐巨南(特级教师)
旨在凸显新课程改革特色的2010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在稳定中有变化,可谓特色鲜明、亮点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试卷板块调整更趋合理。2010年高考湖南语文卷在板块结构上与往年湖南卷相比,作了较大的调整,将往年的“语言知识及运用”、“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文章赏析”和“写作”七部分内容调整为“语言文字及运用”、“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选做题”、“写作”,即取消了文章赏析题,新增了选做题,并调整了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板块的顺序,全卷结构更加简洁、更加合理;与新课标其他省市和全国卷相比,在现代文阅读中把国家方案中设计为选考内容的实用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调整为必考内容,并将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一道大题(2010年选择的是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为一道大题,试卷突出了对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
二、内容选材更加贴近实际。为突出对考生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素养的考查,整套试卷的命题尊重语文学科特点,内容选材在继续保持湖南卷“典雅厚重”的基础上,更加贴近实际,体现人本思想,突显人文关怀。“语言文字及运用”板块尽管在命题形式上与往年没有多大变化,仍然从拼音、字形、词语、病句和语用等方面命题,着眼于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但不少题目所选的语料着力贴近现实生活。如,拼音题就一改往年常考的多音字而选择众多考生平时容易出现的“偏向方言的读音”,醇美的“醇”、仰慕的“慕”,湖南不少地区方言念作“shún”、“mò”,这些读音,考生在生活中常常听到,却在普通话中是错误的;字形、成语、语病题中的“世博园”、“低碳绿色生活”、“高铁”、“经济全球化”等表述、论述类现代文阅读中的“玉树抗震救灾”等志愿行动和“志愿精神”等概念以及选做题21小题中选取的《光明日报》4条消息标题,都能让考生感受到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而文学类现代文阅读文本特意注明“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一朵午荷》”,不仅让考生产生亲切感,而且也彰显了命题人在选材上力求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相切合的良苦用心。
三、试题设计稳定中有创新。文言断句题、论述类现代文阅读中的简答题和选做题,都是今年高考湖南卷中出现的新题型。此前,已有多个省市卷在文言文阅读中以划线的主观题形式考查学生的句读能力,其实准确的断句,需要的仍然是考生对文言文整体文意、文言句式和语气的理解能力,这对于不少考生来说有点难度,但是作为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既达到了对句子意义的理解能力的考查目的,又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做题的时间。论述类现代文阅读,一改往年都设选择题的做法,只设2道选择题,新设一道6分的简答题,即第15题,要求考生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这道新题,答题要求看似比较宽泛,其实需要考生对文章有着较强的整体文意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新设置的两道选做题,一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