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戴震难师》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戴震难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大铭中学 陈志明
培养目标: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用精练的
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2、让学生学会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3、感悟大胆质疑的精神。
课型与课时:理读课;1 课时
教学策略:
1、熟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讨论解释疑难,教师
只作适当讲解。
3、每课时的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板块:译读——质疑——理读——感悟。既注重
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文言文的诵读训练,又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
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可见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
的知识水平,不但要爱读书,读好书,还要善于读书,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
辨伪去妄,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我国清代的戴震就是不迷信书上已有的定论,敢
于向权威挑战,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学者。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时的戴震读书塾时是如何难倒老师的。
第一个教学板块:译读。
1、学生自由地大声读。
2、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4、学生分角色再读,边读边对照注释,作好翻译的准备。
5、互译课文。同桌右边的同学读课文,左边的同学翻译,读一句,译一句。再
请左边的同学读课文,右边的同学翻译。此时,教师有目的的参与,然后请两个同
学上台分角色边读边翻译。
第二个教学板块:质疑。
1、分组比赛拟题并答题。(前后桌四人一组)
教师可根据学生拟题的情况,插入一些问题。
2、学生就自己觉得很难理解的问题问老师,老师进行解答。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
教师要求学生“分类式整理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