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诗和曲
- 资源简介:
共3套,约14530字。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诗和曲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诗(1)
1.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问题。(7分)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注:①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
②秋山,诗人《登楼》诗有“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句,此处化用。
(1)本诗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3分)
(2)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请谈一谈你对本诗疏密特点的理解。(4分)
答案:(7分)【(1)(3分)诗中表达了诗人一种悲喜交集的情绪特点。(1分)喜的是阔别重逢,旧情仍在;而且此地秀色宜人,可修身养性。(2分)悲的是漂泊流转,岁月蹉跎。(1分)
(2)(4分)疏的地方: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但只用了疏朗的笔墨,就起到了铺垫、陪衬的作用。(2分)密的地方:颈联和尾联细腻地描写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突出了故交情笃,也写出了自己的心迹,这是全诗的重点和主体,能给人留下真切的印象。(2分)意思对即可】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寄 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以景衬情,暗透出客子羁旅的孤独(孤寂)。
(2)正当旅人心境孤寂时,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凭栏眺望,于是联想到家人盼望自己归来,而更增添了思乡之情。(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越发衬托出游子的凄凉,进而触发诗人的思家之情。)
3. 古代诗歌阅读(9分)
塞 上
柳开
鸣骹①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②向云看。
注释:①鸣骹(qiāo),一种响箭。②金勒:饰金的马笼头。
1. 请简析“天静无风声更干”一句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2. 本诗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5分)
答案:1.(1)①“天静无风”交代现时的天气状况,“声更干”形容响箭的鸣声在辽阔宁静的塞外草原上显得格外干脆爽利,格外尖峭响亮。②干湿本是形容物体含水份多少的状态,这里借用来形容声音,比用其他直接形容声音词更耐人寻味。
2、①画面感强,静中有动。“鸣骹直上”和“尽提金勒向云看”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②形中有声,形声并茂,引发人的想像。“天静无风声更干”用反衬手法凸现了响箭之声的尖锐,后两句则在描写众多胡儿一起勒马驻足、仰头观看的动作。
4. 阅读下面这首诗(6分)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②?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2分)
答: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