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3290字。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bzrs
一、设计理念
孔子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漫长的历史造成了文化的疏远;孔子的儒家思想的为后世所敬仰,神化的观念造成了智慧的僵化。看《论语》的时候,我们或许更多的是从教导、道理的角度去钻研,以至于我们忽略了孔子的思想,其实就是生活的智慧。《论语》虽然只有只言片语,却给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孔子,一群活生生的学生。因此,学习《论语》最重要的是贴近生活,最根本的是教会思想。这也正是笔者之于《<论语>十则》教学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
《论语》虽然是一部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但是记载的确是一些零星的语言片段,没有明确的结构和主题篇章。在众多的语录中,编者却只选择的十则,显然是有其目的的。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有必要对这十则内容进行分析,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从十则的学习,过渡到《论语》的精髓,延伸至儒家的思想。想必这才是此文的价值所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三篇文言课文,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知。然而,对于初一新生来说,学习《论语》的内容,仍非易事。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了解儒家的思想,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关键的是在课堂的前几进行字、词、句的梳理。字的读音,词的解释,句的翻译,可以扫清从认读、理解到表达中存在的障碍。这也正是“言”之所在。“言”是“文”之基础,而“文”是“言”之升华。
四、教学目标
1、疏通字音,积累关键文言字词。如:“说(悦)”“省”“女(汝)”“知(智)”等。
2、理解语句意思,想象对话场景,联系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智慧。
3、提炼《论语》精华,引导学生探寻儒家思想的核心与体系。
五、教学重点:解决文言字词的认读问题:从字音入手,音义结合,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进而疏通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