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春》惜“春”——《春》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080个字。
爱《春》惜“春”
——《春》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平潭城南学校连银明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学习、品味朱自清散文名篇《春》的“美”点;
②学会有感情地诵读、体悟本文的情景交融和诗情画意等;
③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到作文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仔细品读每一幅画面描写的“美”点;
②学习诵读的技巧,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③师生互动,训练听、说、读、写、思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会诵读、品味《春》的诸多“美”点;
②通过教学活动学会惜“春”。
二、教学重难点:
1、诵读、品味、体悟课文的“美”点;
2、学习本文的精妙写法并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程序:
(一)品《春》的“美”点
1.《春》全文情景交融、贮满诗情画意,是朱自清写景抒情的散文名篇,值得我们仔细品读。它的“美”点很多,主要体现五个方面:(1)内容、结构美:全文以抒情诗的笔调,风景画的意韵来引领读者,先是“盼”春,然后“绘”春,依次精心描绘了五幅生机盎然的美妙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最后“颂”春,赞美春的“新”、“美”、“力”,激励人们珍惜美妙的春光,努力学习和工作。(2)意境美:具体描绘了五幅生机盎然的美妙画面,值得我们仔细赏析、想象、体味。(3)语言美:本文语言非常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如文中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语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4)手法美:如诗情与画意结合,情景交融;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朴实清新、意味隽永;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实写与虚写结合;运用人的多种感官来描写;动静结合;人景结合等写作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极富表现力。(5)主题美:本文意境鲜美开阔,主题鲜明,催人奋进。
2.怎样品析?立足于作者描绘的五幅春景图,围绕以上五个方面中的几个美点,每个组推选代表发言,该组其他同学可适当补充,选择其中的一幅画加以赏析(要求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美”点),老师给各组评分,看哪个组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