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测试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6 20:42:4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460字。

  阅读测试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熊代厚
  解读阅读题的条件,一般分为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直接条件是试题中指明的,是显性的,而间接条件是指一些暗含的条件,是隐性的。考生解题时往往囿于显性的直接信息而忽视暗示的间接信息,回答不能到位,常常丢分。因此,在阅读训练中,应当强化暗示条件的挖掘。
  暗示的条件一般包括题目的暗示、作者的暗示、注解的暗示和题干的暗示
  一、 题目的暗示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和主旨,好的作品是很注重提炼题目的,阅读时,抓住题目分析,就能迅速地捕捉文章的主旨。如1998年全国卷第27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第1问“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实际上从文题“报秋”就能找到原因。“报秋”即“没几天便是立秋”,秋天已至,作者感叹时光匆匆,因而吃惊。为何“怅然”?秋已报到,本是收获季节,而自己两手空空,所以怅然。又如02年全国考题的大阅读题为“话说知音”,这样的题目,文章当属议论性的,第25小题的B项“全文以神往和渴求知音为线索,以叙述和描写俞伯牙遇知音和艰辛学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了知音难觅但以可求的主题”,这种表述应是记叙类文章的,与题目暗示的文体不合,故错。
  有时文章的副标题对于解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1991年全国考题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最后一题是:“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把它还原到文章中是“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但从这句话中无法找到“特殊”的答案。其实,答案在文章的副标题和后面的注释里。注释说:“列安•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而文章的副题是“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这样一下子便能明白这特殊的日子是指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如果不借助于文章的副标题和这条注解,很难答到要点。
  二、 作者的暗示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外化表现,作者的性格、修养、学识、遭遇以及时代背景,社会生活等都会在作品中反映出来。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因此,我们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考题中一般都有作者,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03年高考题的第17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