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文仿真测试80题(附答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古典诗文仿真测试80题(附答案)(共250分)<br>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1分)<br>
甲<br>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砚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br>
乙<br>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br>
1.甲文与乙诗均选自郑燮的题画竹诗文。郑燮,字克柔,号 ,清代书画家和文学家,“ ”(填一画坛创作群体名称)中的卓越代表人物。(2分)<br>
2.在甲文中,作者认为“眼中之竹”并不能等同于“胸中之竹”,请你简要谈谈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4分)<br>
答: <br>
<br>
3.在乙诗中,“画到生时是熟时”一句耐人寻味,它给了一切有志于文学艺术创作的人们一种怎样的哲理启迪,请简明回答。(2分)<br>
答: <br>
<br>
4.写出下列郑燮题画竹诗的上句或下句。(3分)<br>
①新竹高于旧竹枝, 。<br>
②些小吾曹州县吏, 。<br>
③ ,立根原在破岩中。<br>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10题。(19分)<br>
核 工 记①<br>
宋起凤<br>
季弟获桃坠一枚,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②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颠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③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④,负卷帙⑤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⑥,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⑦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⑧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疑思诸态,俱一一肖之。语云:“纳须弥⑨于芥子。”殆谓是与!<br>
[注释] ①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宋起凤,号紫庭,清初人。 ②坳(ào):山间低处。 ③桴(fú):鼓槌。④衲(nà):僧人。 ⑤卷帙(zhì):经卷。帙,装书的布套。⑥陀(tuó):僧人。⑦寤(wù):睡醒。 ⑧舣(yǐ):停船靠岸。 ⑨须弥:佛教传说中的山名。 <br>
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br>
①全核向背皆山 向: ②若寒冻不胜者 胜: <br>
③有客凭几假寐 凭: ④睡足徐兴乃尔 兴: <br>
6、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 )<br>
①中有人,类司更卒 ②若寒冻不胜者 ③似闻足音仆仆前 ④俱一一肖之<br>
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r>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r>
7.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省略的词(3分)<br>
(将)户虚掩如应门( ),(将户)洞开( )如延纳( )状。<br>
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后两句,请写出该诗的前两句。(2分)<br>
答: , 。<br>
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br>
语云 :“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与!<br>
译文: <br>
10.本文开头先说明桃坠的体积甚小,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在描述桃坠上雕刻的事物后,统计雕的人物和景物的数字,其作用是 <br>
。(4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