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临江高中2012届高三二轮“文言文阅读”专题试卷(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4/11 22:20:1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4
  • 下载点数: 6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江苏省临江高中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言文阅读(1-5)
  江苏省临江高中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言文阅读(一).doc
  江苏省临江高中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言文阅读(二).doc
  江苏省临江高中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言文阅读(三).doc
  江苏省临江高中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言文阅读(四).doc
  江苏省临江高中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言文阅读(五).doc

  临江高中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一)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必以处士为法               法:标准,规范
  B.卒而反葬应山               反:反而,却
  C.悉散以赒乡里               赒:周济
  D.乃表其墓                   表:作动词,树碑刻文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3分)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    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      ⑤厚遗以遣之            ⑥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3分)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4分)
  (3)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讳戡,字君胜。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从史羞,面颈发赤,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坐则与从史说古今君臣父子道,顺则受成福,逆辄危辱诛死,曰:“公当为彼,不得为此。”从史常耸听喘汗。居五六岁,益骄,有悖语,君争,无改悔色,则悉引从事,空一府往争之。从史虽羞,退益甚。君泣语其徒曰:“吾所为止于是,不能以有加矣!”遂以疾辞去,卧东都之城东,酒食伎乐之燕不与。当是时,天下以为贤,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会宰相李公镇扬州,首奏起君,君犹卧不应。从史读诏,曰:“是故舍我而从人耶!”即诬奏君前在军有某事。上曰:“吾知之矣。”奏三上,乃除君卫尉丞,分司东都。诏始下,门下给事中吕元膺封还诏书,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明年,元和五年正月,将浴临汝之汤泉,壬子,至其县食,遂卒,年五十七。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君卒之九十六日,诏缚
  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言文阅读(二)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
  记寻大龙湫瀑布
  方苞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鲍甥率众登,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帷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②,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③于过
  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注】①摽:把持。②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③暴:施加恶行,欺侮。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访于众僧                       访:询问
  B.其始辟者,皆畸人也             畸:神奇
  C.经蒙茸则手披足踏         披:拨开
  D.况小人毒正                    毒:危害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   ) (3分)
  ①故蹊径可寻者希               ②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④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
  B.众僧告诉我,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
  C.作者一行后来在老僧的带领下找到了瀑布,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
  D.文章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
  8.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3分)
  ②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4分)
  ③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3分)
  5.D(毒:怨恨)
  6.C(①众僧所讲事实;③“我”去探寻的决心;⑥老僧勉励“我”去探寻。)
  7.D(“在当今流行的原因”错,应是“在当今不能流行的原因”)
  8.(10分)
  ①暂且前往吧,等到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
  (译对“俟”“即”“伤”字各给1分。俟:等到。即:接近。伤:妨害。)
  ②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译对“耀”“征” “诳”“众”各给1分。耀:炫耀。征:证实。诳:说谎。众:当众。)
  ③这就是严光、管宁之类的人躲藏起来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而不敢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的原因啊!
  (译对“俦”“所以”“以身”各1分。俦:类。所以:┉┉ 的原因。以身:亲自。)
  【参考译文】
  八月十四日,我进入了雁荡山,按照图记来找名胜古迹,发现十处有七处已经荒芜废弃了。向各位僧人打听,都说:“那些开辟这里的人都是些不寻常的人。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经过华严寺,鲍甥率领大家登山去找,我在山下休息。有人说:“龙湫或许还能找到。”于是就在能仁寺住宿。
  第二天清晨,抬轿的人不约而同地用路途险峻遥远作借口推辞。我说:“暂且前往吧,等到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我们沿着溪涧走了三里就接近了龙湫庵,完全没有一点危险艰难的。到龙湫庵,僧人到别处去了。打柴的人为我们指明了通向龙湫瀑布的道路方向,又往前走了半里多,茂密的杂草遮盖了道路,抬轿的人说:“这里面都是毒蛇害虫,遇到它们,情况严重的就死亡,轻的受伤。”我们很不如意地回来了,回来后发现老和尚在门前。他问我们回来的原因,知道缘故后笑着说:“哪里有走了二千里,距离目的地很近了,到了崖边却要返回的呢?我替你在前面领路。” 老和尚拿着小竹竿,仆人李吉跟着他,经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就用手分开用脚踩下。抬轿的人安然地步行一里多,路稍微变窄,就把轿子丢在地上,说:“过了这里山势就会变得陡峭逼仄,绝对不能往前走了。”老和尚说:“您不要怀疑,只要跟着我的脚印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