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州市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语文学科训练材料之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2/21 0:21: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810字。

  2013届广州市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语文学科训练材料之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骤。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有学者研究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不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功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能产生美感。大自然如人群一样。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七彩教育网桥就是这样。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我们都知道文物古迹很珍贵,就是因为宏观世界不能重复,自然美景也是这样,失去了就永不再来。
  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感,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
  (选自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美的要素。
  B.在小说、戏剧、绘画、音乐等人的精神产品中存在的所有美的要素都可以在自然中找到。
  C.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美的要素及创作的灵感。
  D.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文人的物喜是人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产物。
  E.自然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成的,它们不可多得,不可再造,失去了就永不再来。
  13.下列各项中,属于逻辑美的一项是                     (3分)
  A.朱自清漫步月下荷塘,受用“无边的荷塘月色”,获得了宁静之美。
  B.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人们登岳阳楼观景时产生的或悲或喜之情。
  C.苏轼游庐山西林寺而感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梅花的气质风韵。
  14.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4分)
  15.作者说“并不是所有的山、水都能产生美感”的用意是什么?并作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清明不是节日
  郭文斌
  春分过后是清明。只有太阳直射到黄经,才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而只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才有“清明”。
  创设了清明这个节日的,无疑是一个大智者。“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也道尽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