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学设计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1/22 10:02: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50字。

  咬 文  嚼  字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刘  影
  一、教学设计
  1、使用教材: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三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5、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
  小精悍的议论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6、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
  8、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PPT课件演示:P.1   课题]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
  [PPT课件演示:P.2  ]
  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
  (二)认识作者
  [PPT课件演示:P.3]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明确:1、朱光潜是安徽人,他是安徽的骄傲,引导学生要关注本地的名人。
  2、他的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讲话中所提到的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写照,而他的这篇随笔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考完成的。
  (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
  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
  [PPT课件演示:P.4]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2、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
  [PPT课件演示:P.5]
  明确:①郭沫若改字        ② 王若虚改句
  ③贾岛“推敲”      ④苏轼《惠》诗
  ⑤“套板反应”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认为作者是随便举的例子么?
  (学生思考并讨论)
  明确:这些例子不仅不是随便举的,而且是用心选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