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一模考古诗词鉴赏汇编
- 资源简介:
约7260字。
2014届高三一模考古诗词鉴赏汇编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4—16题。(8分)
西江月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悼念侍妾朝云之作。 ②瘴雾:惠州一带的湿热之气。 ③倒挂绿毛幺凤:(使者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幺凤:鸟名。 ④涴(wò):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
14.概括上下阕中梅花的形象特点。(每一点均在四字以内)(2分)
15.下列对词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瘴雾”既写出当地气候特征,也渲染了仙风。
B.运用比拟,谓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晕。
C.反其意而用典故,慨叹自己已经不再梦见梅花。
D.整首词借花喻人,借咏梅倾诉了对朝云的思念。
16.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赏析上阕画线句。(3分)
14.(1)冰清玉洁(高洁、超尘脱俗) (2)天然丽质(不施粉黛)(2分)
15.A(3分)
16.写海仙派使者探芳丛,增添作品的浪漫色彩,从侧面表现(烘托)梅花之美。(3分)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纸鸢 袁枚
纸鸢风骨假稜嶒①,蹑惯青云自觉能。
一旦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稜嶒:指才气、品格等卓越超群。
14. 袁诗中的“纸鸢”和曾诗中的“柳”倚仗的都是 。(1分)
15. 对两首诗歌中的字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袁诗首句中的“假”是对“风骨”否定。
B.袁诗第二句中的“自觉”二字饱含讽刺。
C.曾诗开篇的“乱条”已经透出感情倾向。
D.曾诗中的“飞花”“日月”隐含作者之喜。
16.《纸鸢》和《咏柳》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两者的“同工”之处做简要分析。(4分)
14、(1分)风(答“东风”不给分)
15、(3分)D
16、(4分)两首诗都是咏物诗,所咏之物都是借他人之势,得意忘形,作者都对此进行了严厉的讽刺和批判,并严正警告他们不会永远得意下去,终有一天会受到打击(2分)。两首诗都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表达了作者仗势得志的小人的批判和警告(1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