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集(25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9/24 23:20:3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
  • 下载点数: 6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粤教版必修5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1.1《钱》(粤教版必修5).doc
  1.2《规则和信用》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
  2.4《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
  2.6《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
  2.8《甘地被刺》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1.2《规则和信用》(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1.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2.4《东方风来满眼春》(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2.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2.7《访李政道博士》(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2.8《甘地被刺》(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3.10《哈姆莱特》(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3.11《城南旧事》(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3.12《长亭送别》(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3.13《等待戈多》(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3.9《雷雨》(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4.14《鸿门宴》(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4.15《陈情表》(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4.16《段太尉逸事状》(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4.18《郑伯克段于鄢》(粤教版必修5).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4.19《报任安书》(粤教版必修5).doc
  3.10《哈姆雷特》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
  3.11《城南旧事》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
  3.9《雷雨》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doc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培养写作新闻的能力。
  2、通过整体把握和层次划分,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进而学习新闻的写法。
  3、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了解扬利伟的英雄事迹,严格要求自己,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学习写作新闻。教具:多媒体。
  一、导入。
  世界载人航天历史大事回顾: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 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神州五号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内绕地球飞行了14圈,进行了约60万公里的太空旅行。    中国在1992年正式启动载人航天计划,2003年,神州五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第三个踏入太空的国家,整个世界为之惊呼,美国总统布什在致中国的贺电中说“中国正在成为拥有高新技术的国家,并且具有极大的潜力。”
  二、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按照新闻的结构,给文章划分层次。
  2、文章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讲述了杨利伟的一些事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
  3、从这些事迹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杨利伟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
  4、作者是如何来刻画杨利伟这一英雄形象的?
  5、归纳本文的主旨。
  点拨:
  1、 导语:(1、2)飞天第一人,青年人的偶像
  正文:(3—13)英雄的奋斗。
  ……
  喜看稻菽千重浪        沈英甲
  教学目的
  1、了解学习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
  3、学习本课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难点: 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人物格言)
  二、     确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哲学,于每个人乃是生死攸关的需要。失去了人生目标的人,是最不幸的人。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
  三、 ——袁隆平
  四、 二、课文研讨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回答:
  1、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练习一)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
  ……
  城南旧事(节选)        伊明改编
  教学要求
  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话的语言。
  教学设想:
  1、阅读时要注意剧本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2、安排二课时。
  一、导入
  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
  ——北岛《触电》
  以为忘却的东西,原来一直潜藏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像潮水一样涌来;以为了无痕迹的童年,却鲜活在我们的眼前;以为消失殆尽的朋友的脸,依然灿烂在记忆的巷陌深处…
  电影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全剧通过一个女孩子英子的感受和眼光,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京的风土人情,并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反动政府对革命青年的血腥镇压,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等动乱的社会面貌。
  二、林海音介绍
  林海音原先叫含英,最早叫英子。台湾人,生于日本。作家、编辑和出版人。
  作家的林海音,不隶属“著述等身”一类。她的小说、散文和童话作品统共不过300万字。她的处女作《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散文集。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高阳评论林海音的小说:“不仅故事感人,她的文笔令人击节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干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对于气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戏。”1960年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
  林海音是由编辑起步的作家。她早年在北平编《世界日报》,后来到台湾又在几家报社做编辑,继之在《文星》《纯文学月刊》和纯文学出版社工作。在编“联副”十年期间,她发现、培养了黄春明、林怀民、张系国、七等生等一批新人;重视、支持了钟理和和钟肇政,使一批台湾本土作家在文坛崭露头角。
  林海音在文学上有自己的追求。面对通俗低级、充满色情暴力的读物充斥坊间,而真正的文学园地却一片荒芜时,她坐不住了。时已年过半百的她,与丈夫何凡及友人不计风险和利弊,毅然创办了《纯文学月刊》,为台湾的纯文学发展
  ……
  《访李政道博士》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访谈的特点及技巧;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2.把握全文信息,准确理解访谈核心;研究重点语句,理解访谈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研究重点词句,理解访谈内容;把握课文特点,了解访谈技巧。
  教具:多媒体。
  一、导入
  李政道
  (Tsung-DaoLee)
  美国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市,原籍江苏苏州。1944-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院学习,1950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1953-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教,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教授”。李政道教授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等。他是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59)、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4)、意大利林琴科学院
  ……
  等待戈多(节选)
  (爱尔兰)贝克特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2.了解荒诞派戏剧的特点。
  3.分析了解荒诞派戏剧和传统戏剧的不同。
  4.分析了解支离破碎的语言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荒诞派戏剧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自读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由《变形记》的怪诞内容引入到荒诞派戏剧,再引到《等待戈多》。
  二. 介绍萨缪尔•贝克特及其作品。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人类生存状况。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涂虫。他们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向死亡。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
  贝克特于1906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耳闻目睹人民被奴役的惨状。天主教的束缚,社会的守旧,政府对思想与出版的严厉控制与检查,都使他无法忍受。他曾经嘲弄那些在教堂里划十字的教徒:“一天,爱尔兰的狗也将会这样做。可能猪也会如此。”大学毕业后,贝克特结识了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乔伊斯,担任过他的秘书,创作思想受到他的很大影响。贝克特设法逃出了爱尔兰,来到法国,1937年定居巴黎。在巴黎,他看到的是灯红酒绿与失业贫困的惊人对比。有一天晚上,他被一个流浪汉无缘无故地刺了一刀,当问及行刺的原因时,对万居然说“不知道”。贝克特首次亲身体验到了荒谬的滋味。
  在德国占领期间,贝克特参加了法国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法西斯的暴行,人民的苦难,以及战后人们生活的空虚无聊,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