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七)——阅读,首先要关注文章的内容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21 21:41: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400字)

高三语文复习 专题讲座(七)
阅读,首先要关注文章的内容
南京一中 孙芳铭

这里所说的阅读,是指现代文阅读。本专题侧重于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
一、为什么首先要关注作品的内容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1.从《考试说明》规定的要求来看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提出了九项能力要求。这九项要求,几乎全与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表现重要内容的词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所谓“重要句子”主要是就表现文章的内容而言的。可见这两项与文章内容关系密切。“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是直接着眼于文章思想内容的要求。“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则明确指出“推断和想象”的根据是“文章的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项中,“作品的形象”属于作品内容的范畴,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前面在分项论述中已经说过,是不能离开它们所表现的内容作分析的。有人也许会认为“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与作品的内容无关。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分析结构,把握思路仍然是着眼于内容的分析,而分析结构、把握思路的目的也在于进一步理解文章,尤其是文章的内容。这样看来,阅读,首先要关注文章的内容,这种看法是站得住的。
2.从历年的高考试题来看
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的文章,首先要关注文章的内容,一般人是不会怀疑的,关键在于文学作品。让我们先来看看2000年的《长城》。命题者就这篇散文出了四大题,第一大题要求归纳的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有什么评价,又是如何看待现实的长城的,这是要求归纳全文主体部分的内容要点;第二大题是就全文的人称运用出的一道鉴赏题;而第三大题就文章末段出了两小题,其核心是要求考生分析概括作品的主旨,也就是对改革开放的前景的看法。第四大题是一道综合赏析题,其选项多与文章的思想内容密切相关。再看2003年的《乡土情结》,第一道题要求归纳乡土都给人们打上了哪些“童年的烙印”,第二题要求归纳少年离别家乡的几种情况,都属于归纳局部的内容要点。第三题看起来是鉴赏题,但实际上是要求阐述第四段的内容对表现“乡土情结”,表现主旨的“作用和好处”。最后一道综合赏析题,也多与这篇散文的内容密切相关。由此看来,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试题主要是着眼于文章内容的。
可是,在平时的教学和高三复习中,许多人对这一显而易见的道理似不甚了解,因而在高考中出现一些不应出现的错误。因而高考命题组一再提醒人们要在“理解”、“读懂”文章上下功夫。
二、怎样关注文章的内容
1.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这一点一般课堂上老师都会讲,这里不再多说。
2.要加强对重要文段的分析理解
所谓重要文段,是指表达作者独到感受、见解,体现作品主旨的文段。如《话说知音》的第三、四两段,是作者借“知音”故事着力发挥自己独到见解的段落。在这两段中,作者表达了这样的意思: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新知音;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这样的见解是“言前人之所未言”,因而是独到的,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自然应该尽力把它掌握住。如果把握不住,等于没有读懂这样的作品。换一个角度说,这样的重要文段也是命题的重点所在。近几年凡在重要文段上出的题目,多数考生都答得不太好,这也警示我们要关注重要文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