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6/21 8:09: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230字。

  第10课 寡人之于国也
  1.积累掌握“数”“发”“直”“兵”“胜”“之”等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特殊句式。
  2.了解本文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的特点。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多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名句烂熟于胸,说话、写作自然漂亮。
  2.对照注释,查找资料,疏通文意;更重要的是学会归纳语言规律。
  3.查找背景资料,包括作者、时代背景、未删改的原文、相关文章等,深入理解作者观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孟子仁政思想的内涵。
  2.把握文章比喻论证的写法。
  1.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可采用诵读法结合分析法进行教学。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归纳学习古文的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典籍来反观自身,汲取古人智慧,加强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
  本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题目是编者所加。“寡人之于国也”原句是“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古义为国君的自称谦词。“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介词,与“国”合成介宾短语。
  千秋亚圣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被尊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争夺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
  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采纳。故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现存七章)。
  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之后历代封建王朝科举考试,都以“四书”为命题依据之一。
  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加上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都是增加人口。因此,梁惠王必定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而忧心忡忡。
  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得到贤者数人。孟子也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