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导学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790字。
《咬文嚼字》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
2.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二.重点难点:
1.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三.预习点拨:
1.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
2.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掌握.
四.了解有关常识:
1.文体知识
文艺随笔
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2.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一.)预习检测
.1.从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
正音:锱铢( )镞( )岑( ) 牍( )下乘( )蕴藉( )付梓( )
2.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
蕴藉———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二).整体感知:
1.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
————————————————————————————————————————————————————————————————————
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
————————————————————————————不同,意味不同.
第一部分:阐明————————的密切关系————————,意味不同.
————————————————,意味不同.
————————————————————————————正面:
第二部分:讲——————————————————的使用
————————————————————————负面:
——————————————————————
(三.)分析评价:
1.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
————————————————————————————————————————————————————————————————————
2.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四).分析.借鉴:
1.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