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庄子》中的畸人形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3 11:28: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500字。
浅论《庄子》中的畸人形象
《庄子》一书中,有着形形色色的畸人形象。比如《人间世》中身体扭曲的支离疏,《德充符》中相貌极其丑陋的哀骀它,《达生》中的佝偻丈人等。他们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是庄子哲学的外在体现。“在一个哲学对话中,人们期望对话者是来自高级的知识阶层”[1],而庄子的畸人形象的使用打破了这种常规,从而使得畸人形象表达的思想具有震撼人心的意义。 
一 畸人的精神内涵
庄子所处的年代正当极其动乱的战国中期,是战争最为频繁而统治者又最为骄横的时代。在社会制度上,礼崩乐坏,新制度时代来临,“保存着氏族传统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早期宗法社会已经崩溃”[2],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刺激着人们的占有欲望,剥削、压迫日益剧烈;在军事上,诸侯之间的争霸战愈演愈烈,更多的民众被卷到战火之中,成了当政者互相争夺的牺牲品;在学术文化方面,百家争鸣,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使人迷乱而不知所从。庄子看到,世人遮蔽在人的社会这一狭小的天地里,因受各种人文理念和人文识见的误导,终日在为无谓的名利劳碌奔波着,终日为生死情结困绕着,个个都生活得相当沉重,难得有逸然自适的心境。于是,关于个体存在的形神问题成了庄子哲学的核心
㈠ 全生保身的处世智慧
畸人支离疏是《人间世》中的人物,《人间世》一文是专讲处世之难,论处世之法。在这篇文章中,庄子告诉人们,全生保身首先在于“无用之用”,这是庄子《人间世》的结语,也是庄子处世哲学的核心。支离疏这一形象恰好反映了这一思想: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餬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与十束薪。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在庄子所处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庄子所在的宋国是一个腐朽的诸侯制国家,当时的国君宋王偃又是战国有名的暴君,荒淫无道,嗜杀成性。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如何在乱世中全生保身成为了庄子首先思考的问题。置身于无道的乱世,有才、有用常常会招致杀身之祸,“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3],无才、无用却能避灾免祸。正如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的分析:“‘无用者’,无用于世;‘之用者’,有用于己,全身、保身、养亲、尽年就是大用了。”[4]
有时,不才、无才也会使人陷入绝境。《山木》篇中载: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有才无才、有用无用都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因此,庄子认为人还应该学会处于才与不才、有用与无用之间。但是,无论有、无或处于有无之间都有形迹可辩,都可被人抓住把柄,所以依然难以摆脱灾患。庄子又指出,因顺物之自然,应机而处变,与时而俱化,人才会使自己圆通而无形迹。《德充符》中的哀骀它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遇事无主见、无原则,但人人都觉得他不可或缺。这就是因为他“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