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案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 导入(5)<br>
俗话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童年的时光杯中盛的几乎全是快乐酒,没有考试,也没有作业,可以尽情地游戏。现在让我们放松心情,随罗大佑一起回忆《童年》时候的趣事。<br>
(播放《童年》flash)<br>
童年、秋千、诸葛四郎和魔鬼党,这些可能对同学们来说已经比较陌生了,或者说这是老师那个时代的童年生活,你们可能更熟悉的是夏令营、上网。不过我想,我们的童年都有一个共同点——快乐。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年又是怎样一番情形呢?答案就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闲情趣事》一文中。<br>
二、简介作者(2)PPT<br>
沈复,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人(今江苏苏州),一生以幕僚(门客、师爷、智囊团)为业,著有《浮生六记》等作品。1808年,沈复曾为幕客随琉球(台湾)使团参加琉球国王的册封大典,《浮生六记》就是他在琉球大使馆时写的回忆录,书名取自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意,共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忧》《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六卷,不过据考证最后两卷是后人伪作。本文是从第二卷《闲情记趣》中节选出来的。<br>
三、课文分析<br>
(一)诵读及字音纠正(5)<br>
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文字简单易懂,而且属于散文,语言优美。同学迅速浏览课文,体会一下。点一些同学读或者集体阅读。<br>
(PPT)字音:项为(wèi)之强 二虫尽为(wéi)所吞<br>
(二)翻译课文(15)<br>
沈复在课文中写道“余忆童稚时……故时有物外之趣”,意思是“回想我小的时候,视力特别好,能够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看到秋天鸟儿新生的羽毛,见到细微的东西,必定仔细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超然物外的乐趣。”那么,沈复小时候是通过哪几件事得到这种物外之趣的呢?<br>
学生分析,用自己的话描述三件趣事。(提示通假字“强”和“鞭”的名使动)<br>
老师总结:戏蚊、神游丘壑、鞭驱蛤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