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00字。
高三语文复习第10讲
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
江苏省盐城中学 季明春
这里所说的语言表达,专指高考试卷第II卷的语言表达。
高考从1992年起正式考查语言表达,从最初的零星试题到与其他内容合成一部分再到独立成为第六部分,经历了14年。这14年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去细说。这里只说近四年的情况。
一、命题的基本走势
近四年的命题呈现出三个特点:
1.坚持考查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考对语言表达的总要求是“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这“一定”,是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表达能力;这里的表达技能“是从操作层面说明,强调的是语言表达的操作能力。所谓语言表达技能,就是《考试说明》所规定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做到简明、连贯、得体等表达技能。这些基本的表达技能,也是最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坚持考查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一层意思。
另一层意思是,试题运用的材料多来自现实,多与中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为人处事密切相关,试题材料所表达的话题也是来自现实生活的,而不是与现实生活脱离的。
请看2002年的第23题:
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之连贯完整。
我们学校已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除计算机室、语言教室外、校园宽带网、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崭新的实验大楼也已落成。
答:在 加上 。
这道题在高考语言表达题中是比较容易的一道题,得分率在68%左右,这里姑且不去说它。就语言材料而言,它来自学校,来自学校“硬件”的现代化建设,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密切相关;就这段材料所表现出来语言表达方面的毛病来说,也是中学生在表达中经常出现的。这类毛病出现的原因,是在写作的思维流程中,写作者脑中出现的往往是一些关键性的语言信息,其间缺少必要的填充性词语,形成了跳跃,也就是题干所说的“前后脱节”。用这样的方式来考查考生的基本表达技能,当然属于实用的表达技能的考查。
2.试题的考点呈综合性
考点呈综合性,应该从下列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试题考的是语言表达能力,但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表达与认识能力密不可分,言语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密不可分。这是所谓综合性的一个方面的含意。
另一方面,一道试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也往往是多种兼用,一道题只考一种表达形式的试题相当少见。
请看2000年的第2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