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00字。
《报任安书》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品析、评论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荣华富贵、令人向往的宫廷生活处处暗藏杀机,乐极之处恰恰正是生悲之时!人生的喜和悲真是难以捉摸啊!文化大师李敖回答记者关于“汉武帝和司马迁谁更伟大”这个问题时是这样说的,政治问题太小啦,政治只
是一时的,可文化是永久的。汉武帝折腾了一辈子,不可一世,可是他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可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以及他悲惨的人生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今天我们学习的正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作者正经历着人生最大的一场悲剧,但他却用着常人难以超越的一种方式诠释着他的悲剧人生,他的努力开创了史学的先河,给我们这些后世之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或许,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悲剧人生又是无比幸福和让人羡慕的!
二、作家、作平简介
本文节选自司马迁写给朋友的一封回信。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47岁时因为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次年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中书令是朝廷中掌管机要的职务,所以司马迁的朋友任安曾写信给他,叫他积极向朝廷推荐贤才。后来任安因事被捕下狱,司马迁才写了这封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向任安详细地叙述了自己下狱受刑的经过,抒发了受刑后的痛苦和怨恨,说明他忍辱苟活完全是为了完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回答了他不能推荐贤才的原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全文反复曲折,首尾呼应,夹叙夹议,引古喻今,情真意挚,感慨极深,确实是向知心朋友倾吐表情。
本文节选了原文的开头一部分及后半部分,重点放在了作者表明自己为什么隐忍受辱苟且偷生的原因,这也是我们理解司马迁伟大人格,理解《史记》先进思想的关键之处,本文虽是竹选,但仍白成体系。文章的结尾呼应开头,点明自己不能“推贤进士”。
三、初读文本,把握文章脉络,感受情感。
选文逐层深入,叙议结合,援引古代事例比喻当今形势。叙述中透露出作者遭受腐刑之后的痛苦及怨恨,议论中表现作者“隐忍苟活”而要“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的伟大志向。
四、分段朗读全文,注意结合文意中的不同语气表达感情的不同效果。
五、实践与练习。
〖自主梳理掌握文言词语〗
【通假字】
剔—剃、摩一磨、底一抵、失一佚、责—债、枪一抢、以一已、罔一网;
不—否曷—何箠—棰诎—屈见—现
【一词多义】
相、畜、极、就、渐、用、见、顾、究、会、之、殆;
【古今异义词】
勤勤恳恳、戏弄、树立、网罗、下流、妻子、夫人、粪土、恨、谤
【词类活用】流俗之轻也,其次不辱身斯不亦远暴肌肤曷足贵衣赭衣
第二课时
一、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学生合作板书,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评
二、由学生提出疑难语句,老师指导疏通文意。
〖被动句〗
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重为乡党所笑至激于义理者不然〖省略句〗
藏之(于)名山见狱吏则头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