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500字。
语言表达应用
谈语言表达题的备考策略
一、 认准方向性
所谓方向性,就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近年对语言表达题的考查趋向、具体要求。考点有五个方面要求,其核心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为便于复习训练,我们可分项进行操作。考查方向明确,复习效率就有保障。
二、 加强针对性
语言表达题在复习训练中,我们发现一般学生有下列五种失误:
1.审题偏差。
学生在做语言表达题时,要认清题目的类型,了解题目的内容,领会题目的要求,答题才能提高准确度。但有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却草率行事,没细看题的要求和限制就匆匆下笔,结果错误百出;有些学生心理压力大,紧张焦虑的心态,导致思维混乱,于是解题语言不合规范,表达不合要求;还有学生审题较认真,但是由于平时缺乏有效的训练,思维简单,不能准确把握题意,因而造成审题偏差。
2.格式不当。
这里的格式不当指的是学生的语法结构(包括句式、词性、大致的字数等)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不符合题目的要求。犯格式不当的毛病,或是因为粗心草率,或是因为理解粗浅,或是因为语法修辞意识模糊,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
3.语言粗糙。
语言粗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拖沓冗长,不简明;二是条理不清,不连贯;三是突兀生硬,不得体;四是枯燥乏味,不精美。语言粗糙的毛病,根植于平时不注重思维训练,思维显得紊乱;平时不重视语言锤炼,缺乏语言表达技能;做题时控不合理,答题仓促;临战状态不好,答题效率不高。
4.忽视语境。
在答题过程中,对语境的感悟理解,直接反映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得分的高低。题目中语言材料提供的语言环境是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答题又是原语言材料的合理而又必然的延伸和拓展。只有这样,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而在训练中,不少学生忽视了语境因素,答题时表现出一定的随意和盲目性,造成无谓失分。
5.境界不高。
语言表达的境界不高,分下面几种情况:一是表达的意思平庸勉强;二是表达的意思消极阴暗;三是表达的意思违背题目要求;四是表达的意思违背常理。犯这些毛病,往往是由于生活经历贫乏,阅读面狭窄,以及思想肤浅,心理失落,情感枯燥。
总的训练原则
做语言表达题总的要求是:细心阅读分析语言材料,选准表达方式,选好表达内容,运用自己的表达技能将规定的现象特征描述出来,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出来。针对上述五种失误失误,总的训练原则:
1、自觉地关注社会生活的语言现象,重视教材中及其他文学作品中、报刊及广播电视中出现的语言现象。去粗取精,取长补短,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提高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
2、明确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三大原则。正确把握感情,在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上求实、求真、求精。
3、训练对语言环境和不同文体的敏感性,在品味各类文学作品及其他文章时注重从语言表达入手。体会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4、坚持系统、科学的训练,在内容上由单项→综合,在能力上由易→难,在时间上由分散→集中→分散,平时多看、多练、多悟,用时就得心应手。
5、积极探索语言表达的规律,努力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形成自己语言表达的特色和风格。
遵循六种答题方法
1.正确解读题目,准确筛选信息。
一是从语法、修辞的角度出发,确切理解题目含义;二是把握题目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三是结合题目要求,明确提示的内容和限制的条件;四是确定表达重点、表达方式、对象范围和表达的主题。
2.选择恰当的句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