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时,约6100字。
《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合作探究。落实文言字词上,分小组合作探究把文言文各个字词落实到位;在整理课文笔记时,以学生个体的理读探究为主,然后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3课时
课的类型:文言文精读课新授课
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晚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导入法)
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并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如果学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如果能回答到《论语》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如果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
明确:《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翻到课文44页。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
结合多媒体图片简单地介绍孔子及《论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