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5份)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1).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2).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3).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4).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5).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练习(1)
1.下列“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A.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以啮人,无御之者C.余船以次俱进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攻下B.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窃:私下C.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靡:退却D.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竟:最终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坚明约束:坚守信约。B.臣请就汤镬 就:于是。C.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招待。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唯:表希望的语气。
4.对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用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④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⑧家祭无忘告乃翁A.①和②意义、用法都相同B.③和④意义、用法都不同C.⑤和⑦意义、用法都相同D.⑥和⑧意义同,用法不同
5.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②后绥为太学博士,因事见谢公。B.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②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C.①敛资财以送其行。②秦军解,因大破之D.①以吾观之,必不久矣。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6.下列句子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为”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为韩王送沛公 B.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D. 耳得之而为声
7.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选篇一]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选篇二]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练习(2)
1.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A.我见相如,必辱之。B.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毕礼而归之B.宁许以负秦曲C.臣请完璧归赵D.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3.对下列句子的特点分析有误的几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可使报秦者”是“人”的后置定语)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关联词语是“而……,而……”)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
(“见欺于赵”是被动结构,“见、于”均表被动。)D.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关联词语是“亦……亦……”)
E.曰:“不若也。”
(这是一个省略句,完整的意思是“廉将军不若秦王也”)
F.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者,……也”,这是一个判断句。者,在主语后表停顿;也,表判断)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A.臣愿奉璧往使 ____通____,解释:________;B.拜送书于庭 ____通____,解释:________;C.召有司案图 ____通____,解释:________;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____通____,解释:________。
5.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
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③臣愿奉璧往使 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⑤卒廷见相如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⑤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①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C.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D.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②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7.下列句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②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④烈于猛火。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A.②③B.①④C.④⑤D.③⑥
8.下列对“为”的意义或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北冥有鱼,……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
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练习(3)
1.下列对“请”的不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 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C.①②⑤/③④ D.②④⑤/①③
2.填空。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计____篇,分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体裁。《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鲁迅称之为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是____时期的____家、____家。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____,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3.蔺相如斗强秦,不仅有勇,而且有智。他料定秦王“无意偿赵王城”的理由是:(1) ______;(2) ______;(3) ______。(摘录课文中的文字回答。)
4.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相如引车避匿C.①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②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D.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大王亦幸赦臣
6.下列句子中“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③吾翁即若翁。④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⑤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⑥若入前为寿。⑦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
⑧桑之未落,其叶沃若A.①②⑥B.②③⑦C.④⑤D.⑦⑧
7.下列句子中“若、乃、而”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若属皆且为所虏/今欲发之,乃能从我乎/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B.若水之归下也/家祭无忘告乃翁/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D.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人而无知,与木何异
8.下列句子中“且”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是岁,南郡秦丰聚众且万人。B.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②不者,皆且为所虏。C.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D.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练习(4)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于是相如前进缶。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D.璧有瑕,请指示王。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完整。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的活动,既详写相如,又兼顾廉颇。C.指出蔺相如在外交上取得胜利的外在原因。D.交代秦国不敢马上报复赵国的原因。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与其他三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秦王恐其破璧B.臣请完璧归赵C.毕礼而归之D.于是相如前进缶
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否定句宾语前置) B.①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 C.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宾语后置)
②君何以知燕王(疑问句宾语前置) D.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
5.下列各句中的“为”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于是秦王不悦,为一击缶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C.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如姬为公子泣
6.选出不是合音词的一项()A.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后赤壁赋》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C.单于怒,召诸贵人议《苏武传》D.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7.选出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A.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张中丞传后序》(敌人)B.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祸害)C.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与妻书》(小偷)D.二人相憎欲相贼也。《韩非子》(杀害)
8.选出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降职)B.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伙中,敢哗者死”。《段太尉逸事状》(身边的人)C.公子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信陵君窃符救赵》(尊贵的位子)D.旁门左道。(左边的)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相如既归,赵王以
文言文整体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练习(5)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B.《史记》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其中“世家”用以记述帝王将相的事迹,如《陈涉世家》。C.“二十四”史诗是指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都属“二十四史”。D.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下列句中虚词“于”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A.闻于诸侯B.故燕王欲结于君C.而君幸于赵王D.使不辱于诸侯
E.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F.归璧于赵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A.且相如素贱人( ) B.不欲与廉颇争列( ) C.臣等不肖,请辞去( ) 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4.下列“于”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拜送书于庭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划线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完璧归赵B.宁许以负秦曲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毕礼而归之
2.下列全是表现蔺相如宽宏大量、重友为国的一组句子是()
①相如闻,不肯与会②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③相如引车避匿④蔺相如固止之
⑤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②③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