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课《春言秋语》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280个字。
主题阅读课《春言秋语》教学设计
潍坊高新区凤凰学校陈元芬
【教学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及系列文章《美妙的九月》《豆叶黄》《春的话题》《秋之美》
【学情分析】
对于自然界的季节,大部分同学们都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对于春天和秋天更是非常熟悉。因此,以描写春秋的优美文章为切入点来分析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引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哲理就水到渠成。在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加强诵读训练,通过小组间合作探究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且注意以恰当方式进行引导。
【学习目标】
1.理解用多种写作方法描写季节。
2.通过比较阅读提高赏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3.在诗词歌赋中感受季节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少教多学
【教学过程】
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播放视频《春光秋色》,创设学习情境)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想到了什么?(5人发言),这节课我们就在季节里行走,一起聆听春言秋语。(板书:春言秋语)
二、比较异同(五篇选文附后)
1.让学生自由朗读五篇选文,小组商量之后任意选择其中两篇选文,进行阅读分析,比较异同。(可从语言特点、写作手法、情感抒发……等方面进行比较。)
(这五篇选文分别是朱自清的《春》,美国霍尔.博兰的《美妙的九月》,宋代苏轼的诗词《豆叶黄》,教师随笔《春的话题》,和学生的优秀习作《秋之美》。
2.老师出示下面的示例,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比较。
示例:
《春》与《豆叶黄》在“情感抒发”方面的异同之处:
同:都是借春天的相同意象春风春雨来抒发情感。
异:《春》抒发的情感是乐观向上的,《豆叶黄》抒发的情感是哀怨凄愁的。
3.学生自由选择选文比较异同,并做好批注。
4.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三、畅所欲言(让学生上讲台当老师,讲解异同之处,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小组成员之间交流阅读感悟,组长做好记录。(4人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2.各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共同赏析选文。(各组推荐代表上讲台上讲解)
4.教师小结归纳这五篇选文的异同之处。
这五篇选文的对比之处很多:如写法的不同,修辞方法的不同,抒发情感的不同、语言风格的不同。等等,但是都寓情于景,把情散落在字里行间。
四、随堂练笔(进行写作的拓展训练,加深对“融情于景”写法的理解)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借助联想和想象,用两三句话写出对春天或秋天的感悟。
教师示例:春天到处是人们辛勤的影子,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播种着他们的坚定的信念和永远不变的希望,播种着真执的情和无私的爱没有春的万紫千红?哪来秋的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