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案
- 资源简介:
约7190字。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案
预 习 案
【教材助读】
1演讲辞
演讲辞(演讲词):又称演说辞、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因为演讲时间有限,所以一篇演讲辞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并且要求中心突出。另外演讲主要是通过语音表达,这就要求演讲辞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了,这样听众才容易听懂演讲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演讲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当时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著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在学术和思想上将北大造就成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学。
3、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清廉正直,耿介拔俗,终身为教育救国的理想而奋斗。毛泽东誉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4写作背景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他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走上了北大校长的职位。
【预习自测 】
1、 字音
肄业( )提携( ) 弭谤( ) 造诣( ) 砥砺( ) 裨益( )
訾詈( )店肆( ) 商榷( ) 相勖( ) 长斯校( )
2、词义
[肄业] [干禄]
[终南捷径] [砥砺]
[当轴] [相勖]
[訾詈] [商榷]
2.理清思路
作为一篇演讲稿,文章思路很清晰。先交代昔日交往,以示作者一贯关注北大、关注教育。接下来,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向北大学子提出三项事关改良社会、改造教育、改善校风的大事。最后又就北大学子近期该做的紧迫事情提出两项,在演讲中灌注了满腔的热情。
五年前有所贡献: 心系北大
演
讲 今以三事告诸君:
兹所计划者两事:
我的疑惑:
探 究 案
1:浏览课文思考并总结,当时的北大及社会存在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