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学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3/1 22:06: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080字。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
  2.掌握文中重要的字音、字形及词语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能力目标 1.学习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绿寄寓的深沉情感,即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坚定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知作者]
  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字圣泉,浙江天台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先后担任过泉州平民中学教师、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并创办《少年读物》半月刊。抗日战争中,他坚守出版岗位,广泛联系进步作家,并接待、掩护在沪的地下党员,为抗战文化做出了贡献。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他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遭酷刑牺牲。198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陆蠡为革命烈士。
  主要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曾名“溪名集”)《囚绿记》,小说《覆巢》《秋稼》,译著《葛莱齐亚》《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烟》等。
  [知背景]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北京沦陷,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开来。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于是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知常识]
  1.孤岛文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这段时间里,存在于上海租界的文学,我们称之为“孤岛文学”。
  2.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概括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手法要注意:
  ①立意要明确。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要注意在立意上下功夫,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
  ②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得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文章的“意”也就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