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学案8
- 资源简介:
约3020字。
囚绿记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课前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陆蠡( lǐ ) 涸辙( zhé ) 淅沥( xī ) 猗郁( yī ) 移徙( xǐ )
婆娑 ( suō ) 瞥见( piē ) 蕈菌( xùn ) 揠苗助长( yà )
2、本文题目为《囚绿记》,“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
明确: “绿”指常春藤。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是因为喜爱。
3、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线索。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课堂探究】
1、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并标上序号,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