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打包19套)
- 资源简介: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打包19套)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一语言文字运用20181216151.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八散文阅读20181216169.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二语言文字运用20181216168.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九小说阅读20181216167.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六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1216166.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七散文阅读20181216165.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三语言文字运用20181216164.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十八作文20181216162.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十二文言文阅读20181216161.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十九作文20181216160.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0181216159.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十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0181216158.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十三文言文阅读20181216157.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十四古诗鉴赏20181216156.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十五古诗鉴赏20181216155.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十小说阅读20181216163.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十一文言文阅读20181216154.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四语言文字运用20181216153.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提分练第五章专项限时精练五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1216152.doc
第五章 专项限时精练
限时精练(一) 语言文字运用
(用时:20分钟 分值: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间不会倒流,人生没有退路,呼啸(xiào)的岁月会裹挟(xié)着我们一路向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一切机遇。
B.没有去过颐高数码城边上的春哥肉蟹煲(bǎo)的食客,很难以温州顶级老饕(tāo)自居,店里总是吵吵嚷嚷、人声鼎沸,正印证了“吃美食最好到巷子里找”这句话。
C.细细想来,黑白棋子的对阵中蕴藏(cánɡ)着无限的趣味,搏弈看似纸上谈兵,却需要思维敏捷,不急不躁(zào)。
D.读书需要一种心境,安详的心绪以及静谧的氛(fèn)围可以将我带入那种既飘逸空灵又旖旎(nǐ)美妙的境界中去。
答案 A
解析 B项“煲”读bāo。C项搏—博。D项“氛”读fē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甲]1917年,我和哥哥经宁波返回家乡(浙江余姚),我们坐的船从上海起航,我们为了占住舱位,下午五点钟左右就上了船。水果小贩们成群结队地提了香蕉、苹果和梨上船叫卖。哥哥要买部分腐败的水果,因为价格比较便宜。[乙]“不行,”我说,“买水果的钱固然省了,看医生的钱却多了。”
第二天天亮时,船在宁波靠岸了,码头上的喧嚷声振聋发聩。[丙]七、八个脚夫一拥上船拼命地抢夺行李。一个不留神,你的东西就会不翼而飞。我和哥哥好不容易在人丛中挤下跳板,紧紧地盯着脚夫们,唯恐他们提了我们的行李溜之大吉。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航 B.固然
C.振聋发聩 D.不翼而飞
答案 C
解析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应改为“震耳欲聋”。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答案 C
解析 第一个顿号应删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这几年,嘉兴电子商务产业园初步形成了快消品、健康医疗、互联网家装三大主导特色,不断涌现出龙骏、国瑞、恒欣等一批业内领先企业。
B.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在秋冬时节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
……
限时精练(八) 散文阅读
(用时:40分钟 分值: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0分)
蜜泪(节选)
黄永玉[注]
凤凰县是一座山城,城墙沿山蜿蜒而成,上上下下镶成一个不大的花边。
北门城外有一条清水河,河底满是鹅卵石和房子般大小的石块。河上游,绕几道弯就是苍翠之极的峡谷,两边的竹林和古树盖满了山岩。黄鹂和画眉在里头唱歌,高高的岩石上懒洋洋躺着等太阳的豹子。
大清早,北门河岸尽是洗衣的女人,用“芒槌”在使劲地捶着衣裳,大着嗓门说话。有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就在河边打了起来,滚在水里搏斗!……可恨的是,交战双方的年轻丈夫居然搭着肩膀坐在城垛子上观战,褒贬着战况的得失。
河下游,有一座挂满了高高低低房子的三拱桥。桥上俨然一条街肆,卖粉面糕点,针线,中药材,年节用的纸钱神供,绣货,衣着,皮货,布鞋,过路伙食,丹膏丸散,老鼠、跳蚤药……
岸边有打铁铺。铁匠打铁能弄出很好的声音。打个比方,你用一个大碗盛大半碗水,你轻轻敲着碗边再让它荡涤起来,那种声音放大一万倍,就是大桥边铁匠打铁的声音。说的是荡涤与回声。三面是山一面是桥,底下是水!一个岩石造成的大碗盛满的水……
凤凰山上有庙,庙里有和尚、道士和尼姑。住在山上庙里而不是和尚、尼姑、道士的,是一个打更报时的妙人。黄昏一到,观景山就会响起“更梆子声”。九点以后,一更开始直到天亮,“更”声就会不绝于耳。众人皆睡他独醒。众人在他“更”声的摇篮中安睡。
准确,忠于职守成为习惯,加上他整个上午在山上熟睡,人们几乎偶尔才想到他。例外的是半夜里哪家失火,他就会马上敲出密集的“更”声报警,某种节奏点子使内行人一听就明白是城内外哪个方向出的事。换“更”的时候他也敲出三两分钟的密急点子。这位孤独而寂寞的“更”手,对自己这份职务是颇为精益求精的,下午睡醒下得山来,他会在街上拉住一个熟人问:
“如何?三更换四更的那个点子密不密?”
“潮神!哪个三更半夜躺在床上听你换更!”(“潮神”是土话“精神病”的意思)
“没听到是不是?那么今夜间你注意听,我再认真来一盘!”
他图什么呢?有什么好图呢?神圣的职务并非都是通俗易懂的。没有谁爱过他,连他曾经以诗情抒发过的“摇头摆尾踱方步,学堂女生随待着”两句愿望也没有实现,所以也没有子女。什么时候离开人世的呢?谁也记不起来了。
一位姓侯的哑子,是凤凰孩子们的艺术旗手,他的作坊是孩子逃学的庇护所。他的风筝、狮子、龙灯的手艺是全城好手之冠。他和他的外婆相依为命。隔三两年就会发一次疯,到处跑,吃狗屎,然后又正常起来继续做他的风筝,画精彩的古代人物。从哪里学来的本领?谁也不知道。完全是一套永乐宫壁画的元代绘画传统。他的经历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西门坡底下,一个没有妈的七岁苗族孩子,用墙上剥下来的石灰,在石板上画画,画人骑水牛,水牛过河,苗妹崽放马,水门口木船运桔子、甘蔗,老师长坐八顶拐……生动而精确。他流着两条又长又黄的鼻涕,在他的面前,流不流鼻涕就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遗憾的是他爸爸不喜欢让别的孩子跟他一道,恐怕别的孩子伤害他罢?叫他一声,孩子马上起身往回走进他那又小又黑的屋子里去。这真使人怅惘而忧郁。那时候赤塘坪经常杀人。杀人就是斫脑壳。十岁、八岁大的孩子,那时都看过斫脑壳。成人们聊
……
限时精练(九) 小说阅读
(用时:40分钟 分值: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0分)
菱 荡
废 名
陶家村在菱荡圩的坝上,离城不过半里,下坝过桥,走一个沙洲,到城西门。过桥的地石塔,名叫洗手塔。人说,当初是没有桥的,往来要“摆渡”。一位姓张的老汉,专在这里摆渡度日,头发白得像银丝。一天,何仙姑下凡来,度老汉升天,老汉道:“我不去。城里人如何下乡?如何进城?”但老汉这天晚上死了。清早起来,河有桥,桥头有塔。何仙姑一夜修了桥。一洗手,成洗手塔。这个故事,陶家村的陈聋子独不相信,他说:“张老头子摆渡,不是要渡钱吗?”摆渡依然要人家给他钱,同聋子“打长工”是一样,所以决不能升天。
菱荡圩是以这个菱荡得名。
菱荡属陶家村,周围常青树的矮林,密得很。走在坝上。望见白水的一角。荡岸,绿草散着野花,成一个圈圈。两个通口,一个连菜园,陈聋子种的几畦园也在这里。
城里人并不以为菱荡是陶家村的,是陈聋子的。大家都熟识这个聋子,喜欢他,打趣他,尤其是那般洗衣的女人——洗衣的多半住在西城根,河水渴了到菱荡来洗。菱荡的深,这才被她们搅动了。太阳落山以及天刚刚破晓的时候,坝上也听得见她们喉咙叫,甚至,衣篮太重了坐在坝脚下草地上“打一栈”的也与正在捶捣忤的相呼应。野花做了她们的蒲团,原来青青的草她们踏成了路。
陈聋子,平常略去了陈字,只称聋子。他在陶家村打了十几年长工,轻易不见他说话,别人说话他偏肯听,大家都嫉妒他似的这样叫他。但这或者不始于陶家村,他到陶家村来似乎就没有带来别的名字了。二老爹的园是他种,园里出的菜也要他挑上街去卖,二老爹相信他一人,回来一文一文的钱向二老爹手上数。洗衣女人问他讨萝卜吃——好比他正在萝卜田里,他也连忙拔起一个大的,连叶子给她。不过讨萝卜他就答应一个萝卜,再说他的萝卜不好,他无话回,笑是笑的。菱荡圩的萝卜吃在口里实在甜。
菱荡满菱角的时候,菱荡里不时有一个小划子,坐划子菱叶上打回旋的常是陈聋子。聋子总是这样的去摘菱角!
有一回聋子送一篮菱角到石家井去——石家井是城里有名的巷子,石姓所居,两边院墙夹成一条深巷,石铺的道,小孩子走这里过,故意踏得响,逗回声。聋子走到石家大门,站住了,抬了头望院子里的石榴,仿佛这样望得出人来。两匹狗朝外一奔,跳到他的肩膀上叫。一匹是黑的,一匹白的,聋子分不开眼睛,尽站在一块石上转,两手紧握篮子,一直到狗叫出了石家的小姑娘,替他喝住狗。石家姑娘见了一篮红菱角,笑道:“是我家买的吗?”聋子被狗呆住了的模样,一言没有发,但他对了小姑娘牙齿都笑出来了。小姑娘引他进来,一会儿又送他出门。他连走路也不响。
以后逢着二老爹的孙女儿吵嘴,聋子就咕噜一句:“你看街上的小姑娘是多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