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打包19套)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1/24 22:19: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
  • 下载点数: 5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打包19套)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一单文精练第一篇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语言表达20181216128.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二群文通练二感受一种植物_竹子(散文阅读)20181216146.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二群文通练六欣赏一群人_采莲女(古代诗歌鉴赏)20181216145.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二群文通练三理解一种文化现象_乡愁(散文阅读)20181216144.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二群文通练四认识一位作家_沈从文(小说阅读)20181216143.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二群文通练五读懂一种要求_向上级推荐自己20181216142.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二群文通练一凝望宇宙第一眼_“中国天眼”20181216141.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三浙味阅读专练二读深天下第一湖_西湖20181216140.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三浙味阅读专练一读懂江南名镇_乌镇20181216139.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一单文精练第八篇乐毅论文言文阅读20181216138.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一单文精练第二篇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20181216137.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一单文精练第九篇绵谷回寄蔡氏昆仲古代诗歌鉴赏20181216136.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一单文精练第六篇铁公鸡施粥小说阅读20181216135.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一单文精练第七篇寄欧阳舍人书文言文阅读20181216134.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一单文精练第三篇甘森的西红柿散文阅读20181216133.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一单文精练第十篇途中见杏花古代诗歌鉴赏20181216132.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一单文精练第十一篇满庭芳古代诗歌鉴赏20181216131.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一单文精练第四篇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20181216130.doc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二部分打破界限立体训练专题一单文精练第五篇流光似水小说阅读20181216129.doc

  群文通练二 感受一种植物——竹子(散文阅读)
  微导语  竹,是古代四君子之一,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是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可是,在现当代文人的笔下,它被赋予更多的意蕴和情感。请细读下面两篇写竹的散文,看看它们又赋予竹子怎样的意蕴和情致呢?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淡 竹
  苏沧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真的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阴,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他是我们身边那些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1.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他可以很入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也可以很出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给人类的现实生活带来物质上的帮助。
  (2)能够超越实用的藩篱,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享受。
  2.本文题为“淡竹”,第3段却写到了稻子、银杏、梧桐等,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了对比(或反衬)的手法,运用稻子、银杏、梧桐等植物对名利的欲望和拼争,与淡竹形成对比,表现淡竹的清瘦且憔悴,突出(反衬)淡竹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坚贞自守的品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突显主旨。为下文写淡竹做铺垫。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把淡竹比作李白、文天祥等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淡竹不慕富贵名利、坚贞不屈、自守高洁的品格和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爱天下的
  ……
  群文通练三 理解一种文化现象——乡愁(散文阅读)
  微导语  在封建社会里,做官的、经商的漂泊异乡,因交通不发达而无法回家,于是乡愁成了他们永远的痛。可是,到了当代,交通似乎不成问题,而乡愁并没有随着乡愁诗人余光中的逝去而逝去,还在现当代作家的笔下流淌着。不过,乡愁的内涵已与古代不同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个失血的村庄
  林纾英
  村庄是什么?是水流潺潺,是遍地长满的野草与野花,有山峦,有梯田与瓜果,还有乡亲自足自乐的笑脸。村庄是铺陈于大地上的一幅农耕画卷。是我的精神家园。
  打开村庄尘封的门,我就看到了这个村庄,看到了一方小院里养着的一群鸡鸭。气宇轩昂的芦花大公鸡满院子追撵着一只母鸡,之后用它强劲的喙扭住母鸡的鸡冠,把那只棕红色老母鸡死死地踩在脚下。我还看到一条老黄狗烦躁又无奈地耷拉着硕大的舌头满院子转悠,哈喇不断地从它的舌上滴下,落到院子里的土地上。转了一圈后,狗就在门楼下阴凉地方卧下来,一边继续哈达哈达喘着气,一边看院中系着围裙忙碌的女主人。
  傍午,天越来越热了,各家各户院墙内不断地有母鸡下蛋后抻着脖子,一个比一个起劲地“咯咯哒、咯咯哒”自豪而又炫耀的声音传出来。寡妇三翠家的大门一如既往死死地紧闭着,她紧闭着的狭窄门缝从来就不曾透出半丝的闲言碎语。
  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汉叼着一只老木头烟袋沿河边慢悠悠地走着,在他的肩上有一付木铧犁,他身后不远处跟着一头老黄牛,牛不时地甩着尾巴驱赶那些不即不离一路追随着的牛虻与苍蝇。牛背上有一捆青草,后面还有一条追着老牛尾巴撒欢的狗。
  我从村庄那扇尘封已久的门后轻易地就捡拾起这幅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落满了时光厚重的灰尘。当我一点点地拂拭去尘灰、当我细细地审视照片的时候,我看到了时光的冷厉,它已经褪去了村庄昔日的温柔与明丽。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希望能够回到我从前的村庄。
  多年来,无论梦里梦外我一直就在追寻这个村庄,我的车轮不停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滚动,从城市到乡村,再从乡村到城市。我的灵魂也跟随着我的脚步在这三十几分钟的路上徘徊,就像一只飘忽在半空中的风筝。我在这一头,家乡在另一头。那条长长的路是连结我和村庄的丝绳。
  我的村庄名字带一个“沟”字,针对这个村庄,后来我查了很多资料,在众多的史志中我没有找到关于村庄的历史记录,只在一本乡志中发现了对于村庄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简单介绍,可见这个村庄在历史上,在人们眼中有多么微不足道。村庄隐于沟
  ……
  第十一篇 满庭芳•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庭芳
  苏 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洛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此作词。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注]。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注  攕:同“掺”。手纤细的样子。
  第一组
  1.上片写出了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境况。
  答案 多年漂泊 仕途失意 年华老去
  2.请赏析词中“巉巉”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写南山高大突起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苏轼傲岸不屈的精神;暗示出从舟中到山中的游踪变化,与上片结句的情境构成逆转,为下文写景抒情做了铺垫。
  第二组
  1.下片抒发了词人对命运的__________、与老友的__________、对故乡的__________等三种情感。
  答案 豁达乐观 相知相得 牵挂眷念
  2.请赏析词的最后三句“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情感表达上:借故人相问,引发思乡之情,构思巧妙。②手法运用上:借故乡的松杉这一意象,化抽象的思乡之情为具象,表达了人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③结构安排上:以对故土的思念作结,是对开篇他乡遇故知的呼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